回覆列表
  • 1 # 搖曳盛開

    百花齊放的年代,秦腔已經快要被忘記了,只有那黃土高坡窯洞裡會傳出來一腔高音,秦腔是土生土長在秦川大地,勞動人民引以為傲的精神食糧。現在年青一代追求的完全不一樣,價值觀,物質生活,娛樂生活,一切都被現代文化取代,影視歌明星的收入和奢侈生活,影響著一代年輕人,傳統文化沒有市場,沒有收入,就沒有人願意去學習推廣傳承。不光是秦腔現在出不了老一代那樣的大家,各地方的戲曲都有同樣的遭遇,頻臨埋沒,媒體導向也不願意向這方面加大投入,一切都向錢看,各個電視臺播放的綜藝節目,靚哥靚妹,奶油小生,為收視率無所不能,引領也是一個大問題啊。最後祝願:八百里秦腔走進九州方圓,驚天動地的喊出生活的生旦淨醜,揪心裂腸的唱出有情有味的美好未來!

  • 2 # 神諞秦腔

    秦腔自明代有記載以來,到清魏長生三次進京獻藝,一直到民國時期,是秦腔急劇繁榮的歷史階段 ,在這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秦腔經過數代藝人的孜孜不倦的努力奮鬥,形成了今天行當齊全,劇目廣泛,影響力深遠的梆子腔的大劇種。【秦腔大家耿忠義畫像】在漫長的歲月中 ,秦腔是以戲曲班社為主體進行藝術的昇華和傳播的。在這個時期,由於社會生產力落後,人們思想的禁錮,秦腔藝人被歸為下九流,社會地位低下,但是秦腔對於他們而言就是養家餬口的謀生手段,他們為了生存,為了養活一家老小,“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努力提高技藝,以其在班社林立,劇種繁雜,競爭激烈的梨園行中站穩腳跟。【“秦腔正宗”李正敏演出照】為了長久計,這個時期的秦腔藝人相容幷蓄,繼百家之長為其所用,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時至今日,他們在秦腔藝術上的修為依然無人能及。這一時期,很多優秀的藝人在秦腔界建立起了自己的地位,其群眾基礎和藝術素養非常的深厚,有得開宗立派,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風格,至今無人向背。如民國時期的甘肅耿派創始人耿忠義,可於京劇界馬連良想媲美享譽西北的郗育德等都是秦腔當之無愧的藝術大家,他們不僅自己藝術水平高超,而且廣收門徒,傳授技藝,為秦腔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貢獻。

    【“衰派一絕”劉毓中演出照】

    受前輩藝人的培育和提攜,在民國時期秦腔人才濟濟,蔚為大觀。如“衰派一絕”的劉毓中、文武不擋俊小生沈和中、“秦腔正宗”李正敏、花臉大家田德年、丑角演員晉福長、小生名宿蘇育民、紅生泰斗景樂民等等,都是在藝術造詣上非常高的秦腔大家。這些秦腔藝術大家在新中國成立後,社會地位空前提高,其在藝術成就上又了進一步的提高,為秦腔事業的長足發展貢獻了畢生的心血。這些人能夠成為秦腔大家,除了社會生產力落後,文化生活單一等客觀條件外,無不都是把觀眾切實的當成衣食父母,努力提高技藝,認真對待秦腔藝術,敬畏尊重觀眾。

    【秦腔小生大家蘇育民演出照】

    而現下的秦腔很難出現這樣的秦腔大家的主要原因在於,現今的所謂秦腔名家養尊處優,利慾薰心,慢眼只認得錢,趾高氣揚,目空一切。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對是基本功欠缺,態度惡劣,對秦腔不敬畏,對觀眾不尊重。即無德又缺藝,只能用靠鑽營得來的幾個頭銜到處斂財,終是沽名釣譽之徒,難成大家。

    【個人觀點,請勿對號入座】

  • 3 # 戲韻梨園

    原來的老藝人這是吃飯的門路,幹不好就沒飯吃。唱不好就沒人請,所以大多數老藝術家即使到老了依然丹田氣實足。

    現在的大多數是工資,得過獎或者參加過什麼節目就可以過得很富足。有一些成就就不知道自己該幹啥了。

    所以也就那麼回事了。

    老藝人敬業,現在人敬錢。

    這些東西想發展,想再有昔日的輝煌恐怕了。

  • 4 # 使用者8108630160546

    現在的秦腔發展已到了危機時代,一是每個人的生活壓力大,沒有收入就養不了家,改革雖然是很好的出路,但是,把演出質量演沒了。二是,要把露天演出向劇場演出方面來改。使青年一代演員向老一輩藝術大家們努力學習,刻苦練功,認真紮實的學習秦腔藝術技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意失敗負債15萬,面臨選擇該如何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