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坤之柔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天是剛建的,地是柔順的,四時是廣大的,日月是交替變換的。仔細觀察這天地、四時、日月,這是世間萬物生存必不可少的。

    一、 天高高在上,而地在天的下方,天地的位置就確定了。高下分出來了,事物卑與賤的地位就排好了。動與靜有一定的規律,剛建和柔順就斷出來了。

    二、於是剛與柔發生作用,它們代表的事物相互激盪,風雷來鼓舞和滋潤它們,白天黑夜來回交替,冬天去了不久夏天又來了,歲月如梭。

    三、有效法於天的,有效法於地的。天管著一切的發生,地順從天發揮作用生成萬物。天如此容易,地如此簡單。所以天地的道理很明瞭,萬事萬物都在其中執行。

    天長地久,始終如一。沒有什麼是可以違背天地的,日月交替,沒有什麼可以讓白天和黑夜停下來的,春夏秋冬四季執行也是有規律的。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所以萬物順應天地之性而生並不相悖。此消彼長、盈後必虧、生必有滅、無中生有,也算來回交替,週而復始,順其自然。

  • 2 # 魯中居士

    老子曰:"天地之大德,曰生"。萬物皆按天賦之命生生不息,蒼天只把萬物分陰陽之外,其他給出的條件是一樣,一樣,一樣的呵!

  • 3 # 亢悔亨貞

    在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在純自然的前提下,任何兩者之間的成長或衰亡都不存在固有的因果關係,這就是不悖。各生物的成長或哀亡都是物種本身依據其自身對自然界的適應狀況決定的,這就是並生。生物之間的競爭是同條件下對自然資源的競爭,竟爭勝利一方對衰亡一方不具備目的性,即其成長並不是為了要使與其競爭的一方衰亡。

    例如在茂密樹林下,小草很難生長,甚至不能生長,若是單獨一棵大樹,其根部周圍可能長滿萃綠的小草。可見樹林並不是有目的地要讓小草哀亡才生長的,而是小草競爭不過樹林,喪失了成長的必要條件才會衰亡。

    一切純自然狀態下的生物活動,都具有這種並生不悖的特性。但人類的行為卻充滿著各種目的,無法保持純自然狀態,某些激烈的競爭,其目的就是要讓對手消亡,這就很難做到並生不悖了。

  • 4 # 五花肉wd

    萬事萬物自有它的規律和特點,正如康德所說“存在即合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康德要表達的是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當然我這裡只是簡單的從字面引申到這句話,畢竟康德提出這個理論是在他所宣揚的絕對精神基礎之上的,但現在再來看絕對精神自然是犯了客觀唯心主義的錯誤。

    要理解萬物並生而不悖,我個人認為應該從儒家和道家的觀點來看。

    道家認為萬物的起源是道,老子認為人對自然的態度要合乎自然的規律和準則,這在一定程度來看正是弱化了人的絕對中心地位,而體現出一種尊重自然的觀念。莊子也同樣提出了人與自然平等的相關理論,比如“齊物論”,莊子認為萬物齊一,並沒有貴賤高低之分。從道家觀念來看,萬物顯然並生不悖,不存在任何分歧,萬事萬物源於道,並遵循道的規則。

    儒家在談及人和自然的關係時,則是指出要“致中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儒家認為人是有等級之分的,對待自然要負責任,不可以違背天常倫理,要追求一種天人合德的境界。

    萬物並生而不悖,更多的就是要維持一種平衡狀態,每一個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道理,必定是因為需要才存在,萬物有自己的生存發展規律,即便是講究適者生存的進化論,也是在維持一個生物鏈的平衡。

    看待這類問題保持自然而然的狀態即可,萬物有常,命數自有天定,我們能做的就是平等對待一切事物,客觀辯證的看待事物的存在,不唯心不唯上,保持自己的判斷和認識。

    (完)

  • 5 # 天方正大

    好壞事物夾雜在一起存在更顯事物的多樣化 也是大道的需要 但是我會人為改變這種狀態 低劣的種族和類別 我會讓它絕跡 不復存在 不合我意 就有可能被毀滅 對待地球的態度也是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雄聯盟中職業玩家或者高手用的是快捷施法還是常規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