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繼華SHMILY
-
2 # 農民更瘋狂
張儀說,“上黨為天下脊”,“以太行一山,千里片石,綿延崒嵂,直溯雲代,恆自西北,繚界東南,河流因之逶迤,蓋中原門限也。” 長冶是上黨郡的核心區,位於山西省東南部,東倚太行山,西屏太嶽山,北有五雲山和八松嶺。因其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得上黨可望得中原”之說。
戰國後期,秦霸佔天下的野心已經完全暴露,前262年,秦昭王派軍攻打併佔領了南韓野王,把南韓的上黨郡與本土的聯絡完全截斷,韓桓惠王命令上黨郡郡守馮亭把上黨郡獻給秦國,以求秦國息兵,馮亭不願降秦,同上黨郡的百姓謀劃之後決定利用趙國力量抗秦,於是把上黨郡的十七座城池獻給趙國。趙國見白白得到十七座城池,就笑納了,並派平原君趙勝去接受了上黨郡的土地。眼看到手的鴨子飛了,這讓秦昭王很窩火,趙國竟然敢接受上黨?秦國決定出兵伐趙。
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鑑於秦國的野心、上黨的戰略地位,無論趙國是否接受上黨郡,秦國拿下上黨進而攻打趙國,只是時間的問題,所以,上黨之變確實是長平之戰的導火索,加速了秦趙之間戰役的爆發。
秦國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一帶同趙國軍隊發生的戰爭,秦國獲勝進佔長平,此戰共斬首、“坑”殺趙國軍民約45萬,史說趙括沒有實戰經驗,所以造成了趙軍的慘敗,其實即使繼續讓廉頗統帥或是馬服君趙奢再世,趙軍最終戰敗是歷史必然。此役史稱“長平之戰”,趙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程序,長平之戰是戰國曆史的最後轉折。
-
3 # 開新說事
上黨之變是秦趙之間戰爭的導火索。秦趙之所以會發生戰爭,原因是秦國要攻打南韓,南韓無法抵禦秦國的進攻,於是南韓國王就想把上黨割給秦國。可是上黨太守馮亭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他想再抱個大腿,於是就找到了趙國,想把上黨郡交給趙國,然後靠區國的力量對抗秦國。 此時趙王就面臨一個選擇,是接受沙拉郡還是不接受沙拉郡,趙國國王是趙孝成王,而是著名的趙武陵王的孫子,他在位時他當時還很年輕,經驗還不足。 趙孝成王找來了兩個人商量一個是他的舅舅,一個是他的弟弟平原君,他的舅舅說不能接受,為人比較老成保守,他的弟弟平原君說可以接受。從這一點來分析,趙王就有些不明智,因為當時廉頗和藺相如還在,為什麼沒能找他們兩位商量,這就是一個疑問,那麼趙王在,嗯聽起了舅舅和兄弟的說詞以後,接受了這個上黨郡,那麼問題就來了,接受上黨郡接受與不接受,而到底由什麼來決定?答案就是,第一,接受了上黨郡,就要面臨和秦國的長期持久戰,秦國肯定不會罷休,一定會傾全力攻打趙國,趙國有沒有力量和秦國決一死戰,這就是其中一個關鍵問題。 第二,光有勇氣還是不行的,國家還要有足夠的實力,國家的實力包括人口數量和糧食產量,這些支援戰爭的經濟條件。第三,就是外交層面,秦國強於趙國,那麼趙國在實力不濟的時候,能不能向其他國家求得援助,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從後來的結果來看,趙國根本沒有考慮清楚。第一,趙王以為接受了南韓的上黨郡,秦國只可能派一些軍隊來打一下,最多把上黨郡交出去就沒事了。可事實完全不是這樣,秦趙之間打成了持久戰,完全沒有停下來的跡象。 第二,從國力上看,秦國擁有了關中平原和四川盆地,兩大產糧區,糧食控供給可以說是源源不斷,而趙國的耕地面積有限,糧食供應有限,短期的消耗戰還能支援,但是長達戰爭進行到第3年,趙國就無法再支撐了。 第三,從外交層面上來看,趙國更是失敗的,趙國在弱勢的情況下沒有極力結交諸侯,而是直接向秦國求和。結果秦秦國把求和的事實向各國公開,羞辱趙國,其他的國家就更沒有義務去救過,讓趙國單獨面對秦國的威脅。 從這幾個方面來看,趙國一直被秦國牽著鼻子走,最後打敗仗可以說是是順理成章的。
回覆列表
開疆拓土--帝王之志!
春秋戰國 諸侯爭霸
打贏了就是對的 打輸了就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