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嘮劇

    男女平等已經喊了這麼多年了,總該有點實際行動。電視劇的熱播,也反映人們的價值觀。

    近期大女主的戲變多,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大家每天上班都很疲憊,閒下來看女主角如何一路劈波斬棘戰勝困難,最近登上人生巔峰,何嘗不是一種樂趣?

    這已經不是人人喜愛傻白甜女主的時代了,人們更渴望有能力的女主。有一定的能力,再加上女主光環的運氣,這才是觀眾喜歡的戲碼。雖然有時候女主的運氣讓人覺得太偏離現實,不過藝術嘛,就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而且影視作品裡,哪個大女主戲的演員不是顏值擔當?有顏有智商,誰能不喜歡啊?看著漂亮的臉,心情也會變好吧。

  • 2 # 影視口碑榜

    說到影視劇在人物塑造中物化女性,下面幾部電視劇也脫不了身。

    《北京女子圖鑑》是今年熱播的一部都市劇,相比以往的都市劇,這部劇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最大的不同就是女主不再是“小白兔”、“真善美的代表”這一類人物。女主陳可離開家鄉前往北京就是因為自己對物慾的野心。為了購買名牌包包陳可甚至不惜使用信用卡超前消費,並且劇中也毫不掩飾陳可對上流社會和金錢的嚮往。

    在很多觀眾看來,這部劇有些三觀不正。《北京女子圖鑑》將女性塑造成追求金錢、虛榮的人,但這也正體現了編劇沒有迴避女主的缺陷,而是將女主塑造成一個現實和真實的人。

    2013年的電視劇《賢妻》真是看得小編想砸電視啊!這部劇的女主就是大部分男性眼中的女人該有的樣子——原諒丈夫出軌、安分守己、順從、包攬家務……女主大芸因為只生了一個女兒而受婆婆冷遇,丈夫出軌過氣模特後她也默默忍受,婆婆竟然還是丈夫出軌的幫兇。碰上這樣的丈夫和婆婆,大芸竟然在華麗蛻變後挽回丈夫,最後復婚。光看這劇情就夠讓人受不了了。將女性塑造成面對丈夫出軌也默默忍受的人,放在現在估計會被觀眾罵得很慘。

    美劇《使女的故事》也是物化女性的典型,但這部劇小編卻要大力推薦,因為這部劇是諷刺劇,還被稱為“年度神劇”。《使女的故事》描述了一個壓迫女性的恐怖世界,當權者實行一夫多妻制並凍結女性的財產,不允許女性工作,女子本身被當成“國有財產”。女性的任務就是為上層人士繁衍後代,女性成為了生育工具。反抗者會受到電擊、挖去右眼的懲罰。該劇在第69屆艾美獎獨攬5項獎項。

    影視劇在塑造女性形象時要注意不物化和矮化女性,要給觀眾展現正確的價值觀。

  • 3 # 野蠻啊生長

    近期的女權電視的出現,實際上是反應了一種社會現實,《東京女子圖鑑》《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等等都是有關女性獨立意識到崛起,女權主義的一種表現。

    前幾年直到現在,新聞上總出現“大齡剩女”、“恨嫁女”等對女性描述不太好的詞。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女性在現實生活中,找到了一種平衡的點。

    一些在大城市奮鬥的女孩,她們自由、獨立、有思想、有夢想,更多的是投資自己。

    明白首要任務是完成自己的社會化,讓自己在諾大的城市過上體面的生活。

    她們與前幾年相比,多了分從容與淡定,她們把自己一個人都當作家庭,沒結婚怎麼了?

    一個人照樣能過得好。

    不將就,不把自己看輕,緣分沒到,也不會過分糾結。

    瀟灑一些的會說“老孃有資本讓自己吃的好,過得舒坦,我才不隨便將就呢!”

    而女權影視作品的出現,更是符合當代的現狀和現實,是一種趨勢。

    我最喜歡的電視劇是《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這部劇中,對自己高標準的女性麥瑟爾在經歷婚姻的失敗後,自我意識逐漸甦醒,她不再單單認為自己是女兒、是妻子、是母親,更多的,她意識到“我就是我”,開始追求自己的事業和生活,不管最終有沒有和前夫和好,她更多的會考慮本我,而不是外界的名聲和他人的看法。

    目前,期待第二季!

    我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這方面的影視作品,更夠使更多的女性認識自我,追求自己的夢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4AM虎牙天命杯決賽第一天倒數的成績怎麼看,真是2星的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