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決定習慣和非習慣的行為是什麼?如果決定於對世界的認識,那麼這種認識能否說就是決定文化的關健問題?
9
回覆列表
  • 1 # 用易3化

    不明白,文化有內容我這個小學生還是懂的,態度應該是人才有的吧,文化也有嗎?內容是文化的核心我是認同的,如果文化有態度的話我只認可他是一家之言,不會認可能成為文化核心

  • 2 # 鄉下的孩子都是這樣

    個人認為和文化核心八杆子打不著!就像汽車的核心是發動機!你的態度怎麼影響?你態度變了汽車的核心就不是發動機了?

  • 3 # 富春惡水

    一、文化態度可以分為行為態度和心理態度。一般文化概念中的習慣、習俗等個人和群體行為都屬於文化的行為態度,但文化的行為態度包括習慣和非習慣,風俗和非風俗等人類的一切行為。

    文化的行為態度,決定於人的心理態度,所以我這裡的文化態度特指文化的心理態度。

    什麼是文化的心理態度?就是文化的利益態度。這個利益包括財富價值、思想感情、工作責任、快樂幸福、信仰榮譽等等。

    我們的意識形態,我把它叫做狹義文化,其由政治、道德、法律、哲學、藝術等構成。在這裡,政治把握著利益的方向,道德啟發利益的取向,法津規範著利益的矛盾,哲學開闊了利益的眼界,藝術提高了利益的品位。在這裡可以說整個文化系統都圍著對利益的態度在運轉,所以利益的態度處於文化的中心位置,處於文化的核心地位,於是文化態度當然是文化的核心問題了。

    二、當文化態度確立為文化的核心之後,必須去分析利益態度的具體取向,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群結構會有不同的利益取向,我把各種文化態度的利益取向分為取和予兩類,把取叫做取文化,把予叫做予文化。取文化和予文化都客觀地存在於我們的人類社會。

    取文化存在的依據在於:1、人的生存發展必需要獲得維持生命與活動的物質和精神養份,如果不能獲得這些物質和精神的養份,就不能維持正常生活,甚至會影響生命,所以生存權和發展權是保護取文化的。2、人獲取物質和精神需要必須要去勞動爭取,就是說人的物質精神需求都靠自己去爭取。3、這種爭有自私的一面,如果損害他人利益的話。如果不損害他人利益的爭,也算不得一種錯誤,甚至還會得到保護。各種社會都承認並保護這種爭的勞動行為。4、這種保護從制度上講,是由私有制決定的。私有制應該包括兩種含義,一是生產資料私有制,二是產權私有制。這個世界上的財物都有歸屬。私有制規範了取文化的利益歸屬和格局。5、事物的存在有其存在的條件,失去這些存在條件,該事物也就不存在了。人爭取自身利益也是這個道理。

    三、與取文化對映的是予文化。予是給予的意思。予文化客存在於人類社會。其主要有如下幾個來源:1、家庭特別是父母對於子女的關懷。2、人與人的協作關係。3、社會勞動是先服於他人後服務於自己。4、勞動和企業都在市場服務功能之下,先予以服務市場需求,獲得消費者承認(購買)之後,獲得利潤或工資,然後還是透過市場來解決自身的需求。

    這種透過先服務於他人後服務於自己的予文化,不強調道德上的強制性,而是與利益密切掛構,其是透過社會經濟關係來界定先人後己的服務關係。並藉助這種關係,來擴充套件到非生產領域,引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人能付出更多的為他人的服務,你自己也會獲得更多的服務享受,社會人均也會獲得更高更佳的服務享受水平。這不是一種文化的烏託幫,其既是一種客觀存在,也決定了人類社會的文化前途。

    予文化是人類社會前途的希望,其將會決定人類的命運,當然,我們更需要先決定中國文化的命運,予文化決定著中國文化的命運。於是我們需要去探索,完善予文化理論。

  • 4 # 春榮2091

    本人玩頭條大概有四個月了吧,其實最初的宗旨純屬消遣,不想居然可以透過這平臺和諸位交流,對我而言不可不謂之是驚喜,歷經這些時日的關注,發現頭條的朋友很雜,他們的觀點有的很精彩,有的很無聊,還有一些喜歡對問題不明目的地糾纏不休,夲人認為相逢是緣,態度很重要,願和各位藉助這平臺相互交流學習,不要攻擊,共同努力發掘頭條的潛能,使他的存在更具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3500力95A紅眼因時裝太醜被團長踢出攻堅隊,如果是你,你會踢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