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山流水踏雪尋梅

    謝謝邀請!其實吧,每個人都會老的,人老了,心理狀態也變的不一樣了,不再是以前那樣富有活力,也沒有年輕的時候那麼理性睿智,這一點每個人都得要承認。人老了心理變得跟小孩子一樣了,所以民間就有老小一說。年輕人上有老,下有小,養過小孩就知道怎麼養活老人。小孩子十五六歲也能生活獨立,但也一直是讓我們父母親的陪伴。老人也一樣,雖然身體健康,但在心理已經對子女有所依賴了,害怕孤獨,害怕沒有依靠,這都是很正常不過的了。那我們做為子女的怎麼辦?如果父母身體健康,要常常的多跟父母交流,緩解心理壓力,消除也挺孤獨感,讓父母親的心理也健康,只有讓父母親身心都健康才是正道!讓父母身心健康才能長壽,理大的發揚自己的德性,這些都是金錢買不來的,你所做的好壞與否,別人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今後你的路是否會越來越順,是否越來越寬,就從贍養父母開始吧!

  • 2 # 使用者98619032338

    如今的老年人,絕大多數溫飽已不成問題,比較突出的是其精神需求問題。疾病與孤寂,是困擾老年人的兩大問題。體能日益下降、身體疾患越來越多,身邊的老夥伴越來越少,找個能說說話、聊聊天的人越來越難,老年人對親情的渴望、家人陪伴的需求越來越強。特別隨著空巢老人的迅速增加,隨著一代獨生子女的家長逐步進入老年行列,雖然許多老人身體健康,但精神需求問題日益凸顯。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自兒女降生,父母便傾注全部心血。這份感情從未因兒女長大而消弱,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加濃烈。父母為兒女操勞,為社會奉獻,進入老年後理應得到社會和兒女的關心、尊敬和照顧。面對當下逐漸老齡化的社會背景,在倡導全社會敬老孝老的風尚時,我們更應注重給父母長輩物質和精神上的關懷,為老人營造更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

    其次,跟蹤調查發現,年邁父母的健康與子女平時抽空常回家看看,保持摯愛關係成正比。只有和父母保持一種摯愛關係,才能更延長父母壽命。

    研究人員在考慮了諸如老年人的健康、年齡、婚姻狀況以及受教育、醫療等情況後發現,與兒女保持密切關係的老人,更不容易患抑鬱症或成為痴呆病人。在15年裡得到兒女生活上和精神上幫助的老年人,與得不到這種幫助的老年人相比,其死亡的可能性減少了20%。

    所以,如何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特別是對親情的需求,是一個比解決溫飽難得多的問題。日常生活中,老人最希望兒女做什麼?老人現在心裡想什麼?

    1、希望兒女們能常的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在老人們的眼中,別管你多大年際或你早已有孩子,但在他們看來你都是個孩子。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惦記你們,不在想你們。常打打電話,回家看看父母吧,他們需要你的溫暖,希望你在他們身邊多呆一分種。

    2,新時代、新風尚,現在許多老人觀念中有了很多新東西,他們不光需要吃飽穿暖,他們也需要更多的精神生活。在給自己選時尚時,也別忘了他們。或許他們嘴中說著“亂花錢",心裡會樂開花。

    關於怎樣關愛自己的父母、老人,可參考我之前的文章“九九重陽節 你給父母打電話了嗎?”(https://www.toutiao.com/i6613324677693571597/)

  • 3 # 艾霓

    因為每個人都有情感的需求,身體健康只是老人能夠獨立生活的身體條件,但是,每個人都需要得到情感上的慰藉。

    老人,尤其是沒有老伴的老人,更需要情感上有人支援,也就是陪伴。

    畢竟,無論跟身邊的大叔大嬸都麼熱絡,回家以後就只剩自己和空蕩蕩的房子,對於老人來說,這也太殘忍了點。

    所以,有條件的話就多陪陪老人吧,或者把老人接到身邊照顧。

  • 4 # 為夢想書寫人生

    人老了,心智就和孩子一樣,需要陪伴,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還有精神上的,精神食糧也不可缺少,他們害怕孤獨,害怕失去,所以有時間多陪陪老人,不要讓他們的精神食糧虧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玩dota2,新手怎麼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