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叔jianggushi9999

    羽扇綸巾,就是用羽毛做的扇子和用青絲帶做的頭巾,也不是指某個特定的人,那個年代儒雅人士的一種裝束而已。我的理解。

  • 2 # 文蹤旅跡

    文學作品中,“羽扇綸巾”見於北宋大文學家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裡指的美男子周瑜。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江山多嬌,豪傑如林,想起從前的三國周郎,英姿勃勃,手持羽扇,頭裹青巾,一幅捨我其誰,志滿意得的樣子。可談笑俯仰之間,曹魏已呈頹勢。

    而“羽扇”實際上就是我們今天說的羽毛扇子,用鳥毛製成,用起來輕柔舒服。“綸巾”就是古人用青絲做成的頭巾。古人手拿羽毛扇,頭圍青絲巾,是很時尚的東西,大體在三國時期,最少是諸葛亮的標配。《大平御覽》引晉《語林》的說法,諸葛武侯與宣王在渭河岸上交戰,武侯圍著“葛巾”,搖著白羽毛扇子,神情自若地指揮著將士打仗。

    “羽扇綸巾”比喻的就是指揮官的鎮靜從容,瀟灑自如,已經發展成一個常用詞語了。

    我覺得,沒必要把這個詞語對號到某個人身上。羽扇已不多見,綸巾已不經常,只要人生能從容優雅、“羽扇綸巾”、談笑自如,豈不更好。

  • 3 # 閒壇故事匯

    在正史中周瑜是不用羽扇的,三國志裡描寫周瑜是布衣、頭巾、佩劍,一副儒將風範。而諸葛亮被後人過多的神話了,他是政治家,而不是所謂的軍師,他善治國,不善心計,所謂的羽扇綸巾,只是後人賦予他的特殊定位,符合諸葛亮的崇拜者心中的形象。

  • 4 # 同知天下

    宋代大文豪蘇軾的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讓人眼前立馬浮現出一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高大形象。

    但“羽扇”一次到底是指諸葛亮還是周瑜呢?這事爭議也是挺大。說誰的都有。個人認為,單從老蘇的詩裡來說,是指周瑜。我們先來看看蘇軾的原文: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很顯然的是老蘇站在滾滾江前,看著驚濤拍岸思緒萬千。“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公瑾乃是周瑜的字號,這句交待了周瑜的春風得意,豪氣滿懷。小周正值青年,二十歲剛出頭風流倜儻,大權在握,美人在懷,簡直是人生的巔峰啊!等於是交待了人物的形象和家庭。進接住一句:“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手中拿著羽扇頭上著著綸巾,從容瀟灑地在說笑閒談之間,八十萬曹軍如灰飛煙滅一樣。很顯然這是在交待人物事蹟。所以“羽扇”肯定是指周瑜啊。上一句正誇著小周,還沒誇完呢,就轉到老諸的身上了,這不符合常理。再說了“檣櫓灰飛煙滅”一句,明顯就是在說周瑜的“火燒赤壁”(我說的是正史,不是《三國演義》裡的被神話了的諸葛亮。)

    像老蘇這種大文豪怎麼也不會這種低階錯誤吧。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羽扇”是指周瑜周公瑾。

  • 5 # 三郎手繪

    首先,羽扇只是一個名詞,是古時候一種用動物羽毛製成的扇子。

    文學作品中的“羽扇”一詞,常常用以指代手持羽扇,頭戴綸巾的儒雅之士,並非某一個特定人物的代名詞。

    蘇東坡《水調歌頭》中“羽扇綸巾”,則是指風采非凡,氣質優雅,指揮若定的東吳大都督周瑜。

    事實上,我們從眾多的歷史書和影視劇中所瞭解到的周瑜是不用羽扇也不戴頭巾的 ,“羽扇綸巾”只是東坡先生對周瑜的一種寫作上的表現而已,並非真是如此。

  • 6 # 小北史話

    這個是出去蘇軾的念奴嬌赤壁,當中讚頌的是周瑜,這首詞當中並沒有出現諸葛亮,再說在正史中,火燒赤壁是周瑜的功勞和計謀,與諸葛亮沒有什麼關係,所以說,這個指的是翩翩少年周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石獅子怎麼分公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