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塞北閒人大羊

    張養浩(1270年—1329年),漢族,字希孟,號雲莊,又稱齊東野人,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生於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於元文宗天曆二年(公元1329年)。[1]

    一生經歷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數朝。少有才學,被薦為東平學正。歷仕禮部、御史臺掾屬、太子文學、監察御史、官翰林侍讀、右司都事、禮部侍郎、禮部尚書、中書省參知政事等。後辭官歸隱,朝廷七聘不出。天曆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出任陝西行臺中丞。是年,積勞成疾,逝世於任上。

    元朝的稅政制是中華文明有史以來稅賦徭役最輕的朝代之一,當時建都於大都的大元首府,是元朝中華統治中心,因為大元政體是以軍事侵略掠奪為中心,所以對中華屬地採取了放任寬鬆的政治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象元曲,戲劇等為廣大民眾所熟知的藝術形式,在元朝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譬如竇娥冤孔雀扇十五貫等等一大批優秀的文藝作品的湧現。

    元朝作為中華民族歷史更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用歷史唯物主義辯證法的觀點來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在元朝之所以能得到進一步發展和提高,與大元的政治理念和治國綱領密不可分。中華帝國強盛的歷史都是建立與治國賦稅制度的基礎之上,唯有大元帝國是以侵略掠奪為基礎的,大元鐵蹄橫掃歐亞大陸,取之不盡的財富源源不斷地輸送回元朝大都,是以元朝根本就不需要靠賦稅來維持大元軍政發展。因為大元本是草原部落強國,其軍事政治文化理念根基薄弱,急需要獲得正統理念上的支援和理解,正是基於這種認知,大元朝廷對中華文化採取了放任和鼓勵的寬鬆政策,才有了關漢卿等一大部分漢民族文化新生代代表的產生,特別是元朝政府對漢民族官員和漢民族文化的認同和寬容,造就了今天的民族一統。

    元朝的稅政是中華文明有史以來稅賦最輕的朝代!所以為很多感性文人所懷念!

    成吉思汗是華人,其他的都無所謂!

  • 2 # 西嘶姽嫿紅樓

    潼關懷古全篇最重點的一句就在於最後一句,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作為一個有良知有抱負的文人,他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不是宗國主義者,他心裡只有民生。

    雖是漢人統治,南宋末年一樣也是腐朽黑暗不堪,雖是元人統治,元朝強盛時疆域擴大到前所未有,經濟也是持續發展的,賦稅也相對輕。老百姓也不是每天都生活在水火之中。

    雖然蒙漢文化碰撞激烈,但很多蒙人高官甚至皇帝都為了鞏固江山而努力學習,使自己達到了不低的漢文化修養,此外漢人在朝為官的人也不少,元朝的天文科技更是可以說得到了極大發展,領先於當時世界水平。

    由此可見並元朝的統治並不是一味野蠻的文化屠殺。

    此外雖然幾次廢立科舉,元朝卻是個從來沒有文字獄的朝代,也沒有逼迫漢人改服易發。

    就算他不比其它封建朝代的統治優秀,也並不比其它朝代更退步。

    如果僅僅因為民族主義就完全拒絕在已經穩固統治的元朝為官,一樣等於拒絕為天下民生謀福,這樣的狹隘並不值得稱道。

  • 3 # 金雨之劍

    這是狹隘的民族主義思想在作怪,古代講究的是忠君愛國,是華夷之辨,而不是所謂的民族大義。在元朝士大夫看來,元廷就是自己的國家,元廷代表著華夏正統,不忠於元廷忠於誰?以此類推,清末的林則徐、左宗棠、馮子材、左寶貴、聶士成、鄧世昌等人也是一個道理,如果按某些極端民族主義的理論,這些人豈不都成了漢奸?

  • 4 # 老張姓張

    元朝,可能很多人的歷史印象就是野蠻?但是,中國的疆域是元朝奠定了基礎。說到文化初步弄傳統,還停留在唐詩宋詞,元曲都是一代而過,曲是元代發展繁榮的,補齊了中國文化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沒有張養浩還有李養浩等等,元朝也是中國歷史,也是中華民族融合發展的一部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視,《都挺好》,中蘇明哲老婆是個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