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仲達哥不皮

    諸葛亮按照三國裡面說政治手腕很強,有點窮兵黷武,軍事統帥不行,演義的諸葛就是神話,如果要三個比他蜀漢就是蔣琬劉巴許進吧

  • 2 # 陽明新學

    看完了《三國演義》之後,仔細想想。能夠頂的了英明神武光輝燦爛的諸葛亮的三個裨將,只有諸葛亮頭二次出師北伐時候,魏國的三位雜毛將軍姜維、郝昭、王雙給諸葛亮帶來了強硬的狙擊,嚴重地拖延了諸葛亮北伐的腳步。

    一、姜維此時為曹魏中郎將,參天水郡軍事

    中郎將就是裨將,比各位正牌將軍要低一個級別,介於將軍和校尉之間的一種官職。姜維是天水郡太守馬遵的手下,識破了諸葛亮派來的亂軍令的裴緒,也識破了諸葛亮收天水郡的埋伏計,殺得蜀兵人仰馬翻死傷無數,並就勢還來了個反埋伏之計。若不是諸葛亮探聽到姜維至孝,使詐計調走姜維,並派人假裝姜維反曹魏致使姜維走投無路。恐怕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計劃在天水郡就會裹足不前。當然姜維也被諸葛亮重視,收服之後也把他作為自己的唯一徒弟,繼承了自己的衣缽,後期也成為蜀國的樑柱。

    二、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時候,遇到了兩個硬茬也是裨將,一個是郝昭、一個是王雙

    郝昭是個守陳倉的將領,也是一個雜號將軍,與裨將差不多。陳倉是個很小很小的城池,大概也就跟麥城類似。而且郝昭帶領的人馬只有三千,諸葛亮用雲梯、衝車等工具攻城,全部被郝昭破解。挖地道也被破,諸葛亮連續攻城二十多天不分日夜重兵攻城都沒有破城(估計諸葛亮用來圍陳倉的兵力不少於十萬,北伐總兵力為三十萬),弄得諸葛亮一籌莫展無計可施,陳倉不下,蜀國糧食就運不出來。這個時候王雙(也是個雜號虎威將軍)帶領二萬兵馬被派來救援陳倉了,諸葛亮只得望城興嘆退兵去打別的城池。

    若不是使用詭計埋伏魏延偷襲斬了王雙,郝昭如果不病死,諸葛亮是無論如何也取不了陳倉這座小城的,也就意味著第二次北伐就此而止。

    所以說如果三個臭皮匠指的是軍中的裨將(這個有考證可能是裨將訛傳位皮匠了),那麼也就只有曹魏的這三個裨將可以頂住諸葛亮,在雜號將軍中,也只有這三個讓諸葛亮吃足了苦頭。

  • 3 # 老龔166916589

    三個臭皮匠合個諸葛亮,三國有那三個臭皮匠(裨將)

    。因為諸葛亮聰明而辦法多,採取眾人主張或許可以比上或者起過諸葛亮。

    。在三國中武將,謀士大都自成一體,以我為先,能夠達到合謀是不多的。比較點型的赤壁之戰,東吳與西蜀合謀,擊敗魏曹。這也不是三個禆將的智慧,是發揮了吳蜀二國智慧。

  • 4 # 筆上有魂

    裨將和皮匠同音,是副將(領兵將領)的意思。而我想說的是這三人。

    俗話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那麼蜀國可以說有不下萬軍毀於了此副將之手。馬忠是個大眾化的名字,演義裡邊就有兩個。蜀國馬忠暫且不提,而吳國馬忠的一生卻太過離奇。他是大名鼎鼎的‘神將殺手’,射黃忠斬關羽的戰績讓我久久不能接受,只能用離奇形容。

    倒是聽過“終年打雁被雁啄了眼。”可馬忠又哪裡是雁,簡直是打殺一眾獵人的洪水猛獸。樂進、張遼、曹仁、許諸、毛階、文鴦......皆死傷其手。這之間的時間跨幅何其之大,推算下來,馬忠年歲過百卻身手依舊。

    接著是力挫‘武聖’的抬棺龐德同樣讓我記憶深刻。當龐、關二人大戰百回難分勝負之時,我不由得感慨關將軍廉頗老矣。若不是于禁恐懼龐令明立功鳴金收兵,關羽怕是危矣,也沒了那水淹七軍的故事。

    然後,把關將軍一黑到底吧,第三人我想提名的是甘興霸。因荊州爭議,關羽手握三萬兵馬欲涉水渡河偷襲東吳。只見那夜甘寧隔河相望排開一千人馬,便放棄了計劃,卻是真的懼了......也難怪孫權放言:“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

    古代軍制不似現代,失去了將令士兵便難以排程,斬首行動最為可怖。一將無能,累死三軍。馬忠一人可抵千軍萬馬,再加上龐,甘二人大約頂的上諸葛亮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暗戀一個人時,不要問“喜歡我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