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真正的學徒

    為了分析量子力學與意識的關係我們首先可以從量子力學的現象出發: 比如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不確定性關係,和量子糾纏效應等現象。

    波粒二象性告訴我們,微觀粒子的運動既有波動的一面又有粒子性的一面, 這兩面是同時具備的,不受人為意志的改變而轉移。但是奇怪的是,當我們觀察測量粒子的運動時,其只表現出粒子性的一面,而波動性則會“喪失”掉。

    不確定性關係亦然有類似怪異的結論,粒子的運動同時兼具動量和位置的資訊。但當我們測量時,動量和位置的資訊卻是不能同時兼得的,你測量粒子的位置,那麼它的動量就不準了,反之亦然。量子糾纏系統中的兩個粒子(甲乙粒子) ,彼此分開後,即便相距多麼遙遠都會有心靈感應般的超距作用。測量甲粒子的行為同時會改變乙粒子的狀態 ,並且甲粒子還會出現量子坍縮的現象!其實只要有觀察都會伴有量子態的坍縮!總結量子理論的這些現象,我們基本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物質同時具有兩面性(兩種狀態),你不去觀察,它會同時兼備這兩面性(兩種狀態),你一旦觀察它,它只會瞭解到一種狀態,而同時卻“抑制”了另一種狀態表現出來。

    在從意識可以舉例分析:比如當你吃蘋果時,會思考這個蘋果真甜,此時你的意識包含兩面:思維主體和思維物件,思維主體就是你的意識主體,思維物件就是蘋果真甜。如果意識不掉過頭來思考此時的思維主體,那你永遠都不知道你此時在思考這個蘋果。突然你靈機一動,追問到:“我此刻在想什麼?”,那麼你立馬就會明白:“你在思考 這個蘋果” ,你的思維物件就是 “你在思考這個蘋果真甜” 而不是之前的 “這個蘋果真甜” 。所以當你試圖思考 自己的思維主體時,思維主體就往後退一步,你永遠都思考不到它。如果你不停的試圖感受到思維主體,最後的思維物件就成了“我此時 在思考著我在思考著我在思考.....這個蘋果真甜” 。 其實意識同時具有思維主體和思維物件這兩面性,但意識從一誕生就思考了,一思考就只能感知到思維物件,而看不到思維主體,就好比量子力學的觀察測量, 一觀察就表現出其中一面,另一面就好像消失了!還有一點就是,你為什麼會靈機一動呢,你不是正在思考蘋果嗎?為什麼會突然思考其他東西了? 為什麼意識可以隨機的改變思考物件?這個動力怎麼來的? 這這這 ... 是不是有點量子理論中的隨機分佈的感覺呢! 但是量子理論並沒有支援自由意志,因為有概率!念想不動,什麼都不會變,念想一動,就表現出了多彩的世界了(因為思考不同的事物,就有不同的感覺)!讀者可以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念想為什麼會動?”

  • 2 # 加點藍吧

    這個題目很好但無法得出結論,原因就是對於意識仍未有真正科學的解釋,基本還侷限於頭顱之內。

    譬如說認為意識屬於景子力學現象的,判斷大腦中存在海量處於量孑糾纏態的電子,但無法證明它們與外部電子原孑的相互作用。

    量孑力學中波函式的基礎是波粒二象性,但早期的德布羅意函式,也為意識的介入留了伏筆。他認為可以假想一種非物質波。他在論文中特別宣告,我特意將相波和週期現象說的比致含糊,他認為他的理論物理內容尚未說清楚。

    目前主流理論認為量孑意設不屬於科學範疇,因它沒有重複性和可驗證性,但它具有可體現性。進一步解讀這話的意思,只能說明對於人的意識和量孑力學都有進一步研究的空間,可以相信在科學發展中,它們兩者的關係將會徹底明白。

    2020-6-6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奇葩戰鬥家諸葛套件怎麼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