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拼搏與信任
-
2 # 使用者2510876749079111
我覺得,出國留學本質目的應該是去求學,如果脫離了這一目的,而是跟風,覺得有留學背景有助於回國就業,那就適得其反了,因為用人單位最看重的還是能力而不是空殼背景。
-
3 # 茂哥的大馬日常
隨著近幾年來國內掀起了留學熱潮,很多家庭將孩子送到歐美,東南亞,世界各個國家學習,甚至有家庭不惜砸鍋賣鐵也要送孩子留學。這時,總有人會質疑,這也是一些作為父母的擔憂,花費了幾十萬,回來的工資只有幾千,還不如不去留學。送孩子出國留學無非是望子成龍,早日出息,也是希望孩子能找到好的工作以及薪水,有一個很好的回報。
出國留學從這些方面來說是值得的。花幾十萬不只是讀書,還是如何做人,磨練,體驗不同文化,一種人生際遇。
第一方面。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留學生的價值。留學海歸,海外高材生這些都是對留學生的稱呼。首先來說不能因為暫時的低薪水覺得對留學的投入可以快速地得到回報,這是不能操之過急的,凡事都有過程,無論是否學到東西,起碼給孩子鍍上了留學生這三個字,含金量最高。這是無法用金錢的角度來看待的。
第二,價效比高。
第二,文化方面。
孩子在留學期間也算是一次長期的學習,體驗不同回家文化,在學校有著眾多國家的學生,可以和不同國家的同學結交,學習到不同國家,民族的優秀文化,提高自己的交流水平。無論是在今後的工作還是生活之中。起碼知道如何和外華人打交道。國外注重的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這樣可以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留學生成為實踐能力強而去成績優異的學生,而不是書呆子。國外大學也是對於文明素質,道德品質等內在方面重視,這也就相當於第二次教育,可以提高留學生的文化涵養。
第三,競爭優勢。
畢業回國之後就需要融入國內這個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作為留學生的優勢在這時候就展現出來了。留學生的頭銜自然比一般大學生的頭銜要亮,尤其是在應聘外企時候,加上國家鼓勵留學生回國的優惠政策以及福利,公司看重學歷背景,留學生都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氣場自然也不會輸。更懂得如何交流溝通。出門在外也有著責任感以及較強的福獨立性。
第四,留學是一個長遠的決定和投資,目光要放的長遠,開拓了視野。留學就譬如投資,父母需要耐住性子,沒有幾個留學生能夠剛畢業就拿幾百萬,結合以上的方面,這幾十萬花的是值得的,因為留學的價值遠遠比這幾十萬還多,因為這是具有潛力的投資,回報也是客觀的。最重要的是要看孩子自己,爭氣了自然是值得的,也要看個人工作能力。
對於這個話題來說值得不值得還看孩子以及家庭的看法。是抱著一種如何看法想法,留學就是試金石,金子總會發光的。
出國留學日益普遍,一是人數不斷攀升,2018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達66.21萬人,比2017年增5.37萬人;二是低齡化趨勢明顯,一方面得益於國內家庭經濟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與教育產業(國際學校、留學中介機構、培訓機構)的興起及國外(如英國)對低齡留學生的開放政策有關;三是留學目的地國家多樣化,不僅有歐美髮達國家,一些東南亞國家(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新加坡等)也受到中國學生和家長的熱捧。作為一個在英國學習、工作生活15年以上,從事教育、留學諮詢的資深顧問,深感有必要提醒各位學生、家長,請理性看待出國留學。留學,也是一種教育,其本質是獲得知識和技能、提高認知能力。如果脫離這一本質,出國留學就會變味。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說法,出國留學花了幾十萬,回國工資一月3000元,到底值不值這樣的問題。你也這樣認為嗎?
回覆列表
文化差異不僅是留學生在國外遇到的深層次問題,也是影響中國學生走出去的重要因素。留學生活既包括學科知識學習,也包括文化交際生活,如果留學生在國外有較大的語言障礙,就會影響他們的學習、交流,使他們對自己、對留學生活產生消極認知,也不利於未來發展。
建議多為青少年人文交流提供良好的環境與平臺,增加青少年人文交流的機會,使中國學生有更多機會了解到外國文化與外華人,減少文化差異帶來的心理落差與恐懼感,提高中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學校應特別注重學生的體驗,多創造機會使高中生接觸到外國文化,尤其要促進面對面的人文交流,使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瞭解從抽象的邏輯思維跨越到直接的感性思維。有條件的家庭要支援孩子走出去,透過一些短期交流專案、跨文化志願服務專案等獲得真實的域外體驗,逐漸瞭解和適應文化差異。或者把外國孩子、外國文化請進來,透過現實中的近距離接觸,增加文化上的碰撞與融合,逐漸使孩子對異國文化有更多瞭解與適應,使高中生成長為思維多元化、視角全球化、行為國際化的一代。條件不允許的家庭,也可以透過跨文化的電視節目、電影、小說散文、線上課程等,使青少年瞭解各國文化,使孩子雖然足不出戶也能感知到國外的學習氛圍和跨文化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