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健忘小廚張

    當然是關火出鍋時,網傳味精過度加熱對身體健康會造成負擔,但事實我也不知道,不管是不是真的,出鍋前放味精,一個是大大的提升了它自身的味道,另一個是它是晶體容易融化,稍微有點溫度它就融化了,所以可以把火關了然後在把它拌勻即可,像涼拌菜之類的放味精是一樣的道理,越晚越鮮

  • 2 # 八戒愛美食

    個人感覺你的問題問的非常好,現在的調味品是越來越多了,類似味精的就有雞精,耗油,生抽等等,這些都是給菜提鮮,不可缺少的調味品,所以在放味精的時候,也是要掌握一點時間的,就像是炒菜為什麼要先放油一樣,本質其實是一樣的,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一種放配料風格,有些人是喜歡放在配料裡面,然後灌溉在食材上,而有些人是與食材一起炒,小編生長在南方,所以只能給你提一點南方是什麼時候加雞精的,個人覺得最好是等菜都熟了後加入少量味精,因為這樣可以節省不少味精,其實不是為了節省錢的問題,這是味精吃多了對身體有一定影響,所以菜熟了後加一點味精就可以了,個人覺得還是原汁原味的菜比較好吃,無奈,現在的人都吃各種調味品都吃習慣了,不加這些就會顯的另類了,就分享這麼多了,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3 # 美食大撕付阿支

    關於味精什麼時候放好呢,味精這個東西理論上是要出鍋了放的但是我認為也要看是什麼菜,加入是一些小炒型別易入味的菜最後出鍋的時候肯定是最為合理,假如是一些比較難入味需要久燉久煮的菜我個人習慣還是早放,放的晚了裡面根本沒味道,有一些理論說放早了吃不出來味道我覺得那點差距一般人是吃不出來的,所以我個人建議味精什麼時候放視情況而定,取決於菜餚的型別和製作的時間,做菜嘛!好的東西要參考也不要被一些理論家左右了正常的操作,具體好壞只有自己實驗了才能得出最好的結論,純手打希望對你有幫助

  • 4 # 濃眉大眼哥哥VLOG

    我們來區分下不同菜類放的味精的不同。

    1、比如是冷盤

    不易放味精,因為味精在溫度為80℃—100℃時才能充分發揮提鮮的作用。在常溫下其實發出的鮮味很少,如果放太多對身體又不好,所以不建議放味精。也可以用開水化開味精後到入涼拌菜內。

    2、炒菜類

    當溫度超過120℃時味精中的谷胺酸鈉就會變成焦化的谷胺酸鈉,焦化的谷胺酸鈉既沒有鮮味,還具有一定的毒性。因為一般的炒菜過程溫度是超過120度的,所以在炒菜中是不適合加味精的,在要起鍋前加入味精即可。

    3、煲湯類

    如果是砂鍋中,煲湯一般溫度在100度內 可以煲湯過程中加入味精的,也可以後加。

    4、特殊菜類

    如雞蛋、蘑菇、茭白、海鮮等本身菜中就具有鮮味 所以不用新增味精。

    PS:味精中的主要成分穀氨酸鈉還具有治療慢性肝炎、肝昏迷、神經衰弱、癲癇病、胃酸缺乏等病的作用。

  • 5 # 瘋狂的大錛子

    你好朋友。

    基於味精呈鮮效果的影響因素,在使用味精時應注意的問題:(1)味精的最適使用濃度為0.2%~0.5%,最適溶解溫度為70℃~ 90℃,為此應在烹調中,菜或湯即將成熟或臨出鍋時再加入味精。這樣既不破壞味精的鮮美特性,又使味精能迅速的溶解在湯汁中,產生鮮味。(2)拌冷盤時,應先用少量熱水將味精溶解再拌入。如果直接放入味精則會因溫度低而不易溶解,這樣味精的鮮味就不能充分發揮出來。(3)在本身含穀氨酸鈉較多的食品中就不必再新增味精(像禽畜肉、蛋、海鮮等就屬於這類食品)。因此在炒雞蛋、用雞或海鮮燉制的菜以及用高湯烹製的菜中可不加味精,否則,不僅是一種浪費,而且會影響菜餚的天然鮮味、本味。(4)穀氨酸鈉在人體代謝的時候會與血液中的鋅結合,從而導致體內缺鋅,因此對於哺乳期的婦女、嬰幼兒來說應該儘量少吃或不吃味精。老人和兒童也不宜多食。高血壓患者若食用味精過多,會使血壓更高。所以,高血壓患者不但要限制食鹽的攝入量,而且還要嚴格控制味精的攝入,腎炎、水腫等疾病的病人亦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身邊有牛郎織女般的愛情故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