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元舉

    如何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是個熱門話題、值得深度學習和研究。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和眾多新媒體的出現,傳統媒體慢慢被新媒體的快速、及時、高效替代。

  • 2 # 高爺的廚房

    這個命題裡,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媒體?什麼是傳統媒體?什麼是新興媒體?

    媒體,就是人用來傳遞資訊和獲取資訊的工具、渠道、載體、中介物或技術手段。廣告媒體,就是實現廣告主與目標消費者之間資訊聯絡的工具,能刊載廣告作品,實現與消費者溝通的載體統稱為廣告媒體。

    對於媒體,正常是這樣分類的:傳統媒體&數字媒體&自有媒體。

    傳統媒體裡,主要包含:報紙、雜誌、廣播、電視、戶外、電梯、近身媒體等,但是傳統媒體在原有基礎上也是不斷的創新求變。

    數字媒體:傳統網際網路媒體,包含入口網站、搜尋引擎、新聞網站、垂直入口網站、社交網站、影片網站等。新媒體:新媒體,其實這是一個很泛的詞彙,也是一個很抽象的詞彙。因為,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只要是新生的並蓬勃發展的媒體載體出現,都會稱呼為新媒體,而多年運用的改為傳統網際網路媒體。但,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這樣的話我們就將新媒體的定義太狹義了。新媒體也不是教材裡或百度所定義的,因為她們連手機簡訊都列入其中。我個人的定義:新媒體包含數字媒體之內,而且主要是以移動網際網路為主。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移動化數字新媒體。主要包含:微信、微博、APP、移動新聞源、移動端垂直門戶、米聊、陌陌(或者可以統稱為移動端社交平臺),包括之前的WIFI廣告等。

    新媒體的特徵具有互動性與即時性,海量性與共享性,多媒體與超文字,個性化與社群化。

    適合用途:互動性為主,同時可植入品牌資訊及產品資訊、促銷資訊,用途比較廣泛。

    自有媒體,顧名思義,就是根據自身需求與實際情況,建立屬於自己的載體。

    交通:公交站名、路口太陽傘、百度/高德等地圖,以及交通指示牌,這個會比較麻煩點,成本也高。

    樓體:樓體廣告牌、樓體LED、樓體發光字、終端LED落地機、電視機、標誌物等。

    自創:便民廣告牌、指引牌、重點區域廣告牌、機器人、DM雜誌、摺頁、畫冊、產品包裝、禮品、環境識別系統、品牌嫁接等。

    我信奉的是基於品牌戰略規劃下的年度營銷目標,而去制訂年度傳播節奏,至於媒體的運用,一萬人有一萬種做法,比如市場環境限制、競品狀態、產品研發或市場渠道鋪設的問題,當然,也有領導意志的問題存在。

    現今社會,傳播的立體化是早就實現,但是在傳播的過程中,如何讓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進行融合,作用上進行互補,而不是單一的使用傳統媒體或新媒體,重點在於根據不同群體、不同區域消費者屬性進行組合。

    而在媒介策略上的制訂就很關鍵,因為,影響媒體計劃的因素有非常多。

    外部因素:產品特點、目標受眾特點(受眾的媒體習慣和文化程度)、競品特點、廣告文案特點、廣告預算、市場現狀和消費趨勢

    內部因素:廣告成本、傳播效益、匹配度(不同媒體與廣告主的適用度)、媒體週期(不同媒體其傳播壽命長短不一,比如戶外、雜誌、廣播、電視)、靈活度(中途可適當調整的可行性)、協調性(廣告媒體投放與其他營銷手段的節奏配合)。

    傳統媒體在傳播上的廣度作用不言而喻,同時眾多傳統媒體的政府烙印還是能起到一定的信任度加持,而新媒體更多的是針對中青年群體(不限於)。

    但,“融合”一詞除了是載體和手段上的區別罷了,更重要的是“內容”上的融合,不僅僅是形式上。傳播節點上,不同事件營銷,利用傳統媒體開啟區域市場的傳播廣度,進而透過線下PR,起到二次甚至多次大面積傳播,然後透過新媒體,將傳播的深度深挖,植入營銷的猛料,抵達消費者心智,最終再透過線上商城或線下達到成交銷售的營銷目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葡萄是否喜水?如何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