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澳大利亞心理學者塞明頓認為:自戀是一切心理問題的根源,怎麼理解這句話?這句話對嗎?
5
回覆列表
  • 1 # 弗洛伊德的底牌

    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因為心理問題的實質,其實是關係問題。每個人都成長於,也生活於關係之中,小的時候更多的是家庭內部的關係。稍大之後又增加了社會關係。

    同時,一個人對自己的認知和定位,也就是對於自己人生角色的設定,都是在這些關係中來確立的。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必須透過和他人的關係,來反回頭來認知自己。

    而過於自戀的人,他的興趣指向都僅僅對準了自己,而沒有向外去面對他人。於是就沒有辦法形成一個完整的關係結構。也就沒有辦法給自己一個認知的確立。

    於是,這種帶有缺陷的自我認知,會成為他看待一切事物的模糊眼鏡。越想看清,越看不清。

    於是在這種既強烈想看清,和又無法看清,這二者之間的張力。成為折磨他的一個死迴圈。

    而更重要的問題是,當事者自己在意識的層面還無法認知到這一點。所以,就被各種人生感受所碾壓,從而表現出各種心理問題。

  • 2 # 霞姝兒

    “自戀是一切心理問題的根源。”如何理解這句話?

    首先,自戀是指自我崇拜並過分關心自己的完美的一種心理狀態。在這種心理狀態下,人們很容易對自己的能力或者顏值等方面有種過於高估的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下,如果他人對於自己沒有那麼看中或者關心的話,自己就會很容易受到打擊、受傷。心理上由過度膨脹而轉為失落的心理,如果處理不當,或者長期處於這樣的狀態下,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可能會出現自備、自我懷疑等不良心理。

    其次,自戀很多時候是一種孤芳自賞的狀態,自戀者很容易陷入一種孤獨的境地。他們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可能與大眾的觀念背道而馳,但自己又十分沉迷於自己的才華中。但長久沒有人來傾聽自己的心聲,一個人久了,很容易脫離大眾,與社會脫節,自然會產生一些心理問題,比如孤僻等問題。

  • 3 # 胡慎之心理

    心理學家費勒姆說過,每個人都需要適度健康的自戀,但當自戀嚴重妨礙了個體對現實的認知時,就成了一種惡性的自戀形式。

    他認為這是一種對自己有強烈興趣的表現,過於關注自己的表現或感受,而非客觀的事實。

    惡性自戀有三個特徵:

    1.惡性自戀的人沒有客體,他們常常把他人當成自己的一部分來支配。

    我們所說的強烈控制就是這樣,他會把除自己以外的人或者事物,當成是自己的一部分,或透過讓對方成為我想要的那個人來控制他。

    2.惡性自戀的人會把一點點現實嚴重放大,或者透過貶低他人而彰顯自己的偉大。

    如果從心理動力來看,一個發展不好的母親會把壞的部分投射到子女身上,任何時候都在批評自己的子女。這就會導致子女產生向內的投射,覺得母親說的都是對的,自己真的很糟糕,很沒用。

    3.惡性自戀的人,認為自己是“好的”,而別人都是“壞的”,好壞不能同時存在於一個人身上。

    惡性自戀的人透過都會認為自己的都是好的,別人的都是壞的。所以當他遇到一點的挫折或對方對他進行反抗,他就會歇斯底里地發脾氣。

    長久這樣發展,惡性自戀的人最後可能會變成一個擁有反社會人格的人。所謂反社會人格,就是所有的人對於他來說跟螻蟻是一樣的,沒有生命,也沒有情感。

    但是,請注意,以上說的只是不健康的自戀模式。適度健康的自戀感會讓人產生愉悅,能更好地生活。

  • 4 # 向之初

    如果這句話準確,那自戀的理解就比較寬泛。但可以理解為,一切心理問題的背後邏輯源頭都是來自自我認知的偏差。

    性格的形成是成長的經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增加離婚成本,能否在一定程度減小離婚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