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王的腳印兒
-
2 # 蔣津
我選擇邊工作邊讀書。
一看到王欣著的《在不安的世界安靜的活》,我就想起自己畢業後的第二年起陸續進修珠寶玉石鑑定及設計,學會獨立清醒,即使滿眼浮華,也堅守自己的價值原則,從不羨慕誰,無需討好誰,懂得適時轉身微笑、淡定。
N年前,我是在考過設計師證後又特意去拜師進修的琺琅工藝,就《琺琅藝術》而言,未來會有很大發展空間,因為目前無機器也無人能批次生產,想知道國際大牌的限量版琺琅手錶或高階定製的珠寶首飾為什麼貴嗎?
琺琅製作過程中“度”的細節拿捏,設計師要靠自己實踐,琺琅的魅力在於每一個人每一次用同種釉料在不同溫控範圍內會出一些意料之外的創意品,更多的是經驗積累、實踐出真知的喜悅。豐富多彩、極富想象力的藝術作品是需要基礎和技法的巧妙結合,我邊工作邊讀書也是為了做出更多創意品。
如果說工作可以掙得人民幣是最實際的選擇,那麼讀書就是最長遠的掌控自己命運的鑰匙,所以我選擇邊工作邊讀書,自己成長的路上一直有備精神食糧。
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忠於自己的內心,謙虛、低調、健康、快樂自然增長。
-
3 # 求職觀察員
人生沒有回車鍵,沒有那麼多的如果。
作為職場問答達人,從工作近十年的過來人角度看,我想我還是會選擇工作,但是工作三年左右以後我會選擇透過在職教育等一邊工作一邊讀書提升學歷。
記得當時剛畢業的時候,同宿舍的一位室友考取了研究生,而自己簽了三方協議進了一家國企。然後畢業三年以後,自己那位室友畢業後留校了擔任輔助教學類崗位,每月工資不高,住在學校提供的單身教師公寓,而已經有三年工作經驗的自己,至少財務方面雖然不至於自由,但是已經可以有自己的存款了。
所以我認為,不管是選擇工作也好,還是選擇讀書也罷,關鍵是有這個想法就要立馬去行動,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
4 # 老鼠有大米
不記得在哪裡看到龍應臺寫給她兒子的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在我們的傳統意識裡,讀書這兩個字或多或少都會帶有一些“功利性”,讀書也許就是為了有一份好工作,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人生沒有如果,不要總覺得早這樣就好了,後悔是生活最猛的藥,種下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我認為,現在已經離開學校,在工作崗位上的,應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仍應該堅持讀書,給自己充電,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還在學校讀書的,應該珍惜現在擁有的讀書機會,好好學習,為將來找好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是的,讀書不太可能馬上就改變我們的命運,就像我們吃過的飯一樣,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堅持讀書,你發現自己會一天天地變得更強大。
任何時代,讀書都是一件低投入高回報的事情。
回覆列表
選擇讀書。曾經年少時的叛逆,不覺讀書好,只想快點長大,逃離校園,不求上進,只念了普通的大專,渾渾噩噩的過完三年便想著快點進入社會去掙錢了。等到真正工作了才發現,讀書無用論只是心靈雞湯,沒有一技之長,沒有一紙文憑,只能遊走在基層的邊緣,拿著可憐的工資,過著好高騖遠的日子。
不能避免的一個問題是,以前確實對專業方向沒有任何概念,糊里糊塗唸完大學,在工作中發現自己對語言方面很有興趣,而且有這方面技能確實能掙錢啊,目前在外語培訓機構,看著跟自己一樣的人,人家卻靠著一口流利的英語,掙著自己兩三倍的工資;看著外教聊天,很想跟他們一起聊,但張嘴卻不知道說啥。。。
如果可以再選擇一次,我會選擇讀對外漢語,我會踏實用功的讀書,可能我也會有一份滿意的工作,一份不錯的收入,以及一份在這個城市立足的自信,可是並沒有如果。
花無重開日,人無再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