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z2777

    不然呢?他們兩是張良親戚還是什麼人?只不過是同事而已,如果呂后問張良意見,張良也會同意殺韓信的,張良嚴格意義上是呂后的人。

  • 2 # 玄門妙道

    張良本來就是劉邦的謀士,他是大徹大悟大智慧的人,早年得黃石公真傳的《太公兵法》,輔佐劉邦奪了天下。他深明: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道理,以不變應萬變,冷眼旁觀為上策。

  • 3 # 勤勞的貝貝兔

    韓信被殺是真,蕭何沒有被放逐過,一直都在擔任丞相,只是曾自汙其名,被抓到監獄去過。高祖末年,確實殺了很多功臣,但是張良一直沒有阻止。至於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張良看得清,早在輔佐劉邦奪天下的時候他就活明白了,名利二字就是負擔,所以在劉邦分封功臣的時候他只要了一個留侯,並且還遠離朝政。個人覺得,不論是誰當皇帝,他都會如此做,因為他只想著功成身退,其他人又為何要再去管呢?

  • 4 # AAA小鵬157106964

    劉邦取得天下後曾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去蕭何;率百萬之眾,站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都是當時人才,取天下必用之人,而我劉邦都能用而得當,所以我取得了天下。

    而漢朝的建立都離不開次三人,被後人稱為漢初三傑。然而這三人的結局都不相同。

    首先是韓信,韓信最後劉邦的老婆呂后騙入後宮被殺,蕭何也在韓信死後被貶為庶民,只有張良,劉邦沒有對他下手。其實張良早就知道劉邦接下來會對他下手了。所以張良在功成之後就選擇離開劉邦,離開朝廷。(按理說,張良應該找劉邦求個情,他卻選擇了冷眼旁觀,保命也保不住,還不如不去求情,到時保自己。)

    韓信在建立漢朝之後被封齊王,手握百萬雄獅,而自己本身就是個軍事天才,劉邦怎麼會在天下太平之後留下一個可以威脅自己的人呢!韓信只能說是軍事天才,政治一竅不通,最後才被殺害。

    而蕭何,可是被劉邦封為漢朝第一功臣,當時要不是蕭何,劉邦可能還是個放牛娃了,就是因為蕭何,劉邦人生的轉折點來了。

    後來蕭何幫劉邦收下韓信,成為劉邦的人生第二轉折點。蕭何調運糧草,還沒有反叛之心,在被誅殺韓信等這麼忠心耿耿的人也被劉邦"貶謫,張良可以說沒有資格去求情。

    最後說張良,他自己可以說是深諳兔死狗烹的道理,所以在最後,他也沒有要什麼封賞,直接有人。

    再有一個角度去看張良,可以發現,他是一個情商很好的人,他知道劉邦既然隊他二人下手,就自己去求情,劉邦還是不會放過他們的。就算去做了,最後還不一定會不會受到牽連。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當時年代,功臣到最很少有被誅殺的,而劉邦要是動手的話,張良也反應不過來。

    可以說部分原因是張良想保而來不及保!

    本文章根據參考資料《劉邦與漢初三傑》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 5 # 歷史智慧大學堂

    張良的志向是從秦朝暴政下救民於水火,這從他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的行動就可以看出,他的志向是不惜生命推翻秦朝。後來張良遇到黃石公,學習了道家兵書,主要的目的還是輔佐劉邦推翻秦政,奪取天下,拯救蒼生。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是黃石公兵法的第一句,也是核心。所以,張良是有以天下為己任的大智慧,在完成了奪取天下的大任之後,他主動採取了功成身退的策略。那時候,漢朝開始休養生息,實行黃老之治,百姓開始重建家園,安享太平,張良所追求的安天下的志願已經實現了。而韓信後來被殺,主要是他居功自傲,在天下已經安定之後還想拉攏地方諸侯反對中央,逆歷史潮流,旣沒現實基礎,也與張良安天下的道家理念不合。韓信是為一己之私,逞一時之憤,張良這樣志在高遠的人怎麼會幫助他呢?另外,張良出身南韓世家 韓信曾受辱胯下,不同階層的人,張良跟他不合窯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比較愛玩,突然向家走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