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慶之882
-
2 # 燦燦公子
孝莊太后分析吳三桂,是因為康熙要裁撤三藩,那就先要了解吳三桂能給朝廷帶來威脅
康熙皇帝登基以後,最大的威脅就是三藩,他們分別是雲南平西王吳三桂、廣東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其中以吳三桂的勢力最大。
第一,吳三桂的才能和野心,讓康熙害怕
吳三桂是久經沙場的老將,有將帥之才和虎狼的野心。而且吳三桂遠在雲南,康熙是在明處,吳三桂是在暗處。
第二,吳三桂的軍馬錢糧儲備
京城稻米5分一擔,雲南要8分一擔,吳三桂把民間財富聚為己有,並且不向朝廷納糧,光是糧食就夠吳三桂用個30年的。他每年還要從蒙古等地購置兵器、錢糧、馬匹。朝廷每年還要給吳三桂6000兩銀子養兵。兵部記錄,吳三桂用兵17萬,事實上遠遠不止這個數目。
第三,吳三桂的真正實力
吳三桂的驕兵悍將,遍佈七個省份,他的軍隊都是久經戰場的老兵,他的財富富可敵國。
吳三桂早就有反叛之心,卻沒有合適的就會,這一點,孝莊皇太后看的清清楚楚,他給康熙的建議是,吳三桂也已經58歲了,養個七八年等他們老死就可以裁撤三藩。
而康熙卻一心想要展示自己的宏圖大志,三藩不撤,漕運、河工、邊患都不能放開手腳去幹。
孝莊皇太后分析吳三桂時,為什麼要說吳三桂白天喝什麼酒,晚上看什麼書?原因是:第一,告訴康熙皇帝,吳三桂是一個有將帥之才的人,他不是人們口中的吳三桂,也不是奏摺上的吳三桂,他要厲害很多,他不是鰲拜,只是一個家奴,那麼容易消滅;
第二,告訴康熙,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瞭解吳三桂的愛好,就要像瞭解自己一樣清楚,才有戰勝敵人的可能;
第三,瞭解吳三桂的真實情況,以判斷他的內心是什麼樣的,白天喝什麼酒,喝多少,晚上看不看書,看的是兵法之類的書,還是閒書,都能對吳三桂做出判斷。
-
3 # 圓窗觀點
這是一個老太后在教小皇帝,如何分析和判斷一個臣民(全天下人都是皇帝的臣民)。
要了解一個人,輕聽對方的表態是沒用的,安祿山就可以在皇帝面前,把忠心表的天花亂墜,然後該造反時就造反。
聽其他人的彙報也不夠,吳三桂已經花了大價錢,用來收買皇帝身邊的人,確保自己在皇帝面前,有一個完美的好形象。其實老太后心裡明白,此時的康熙已經被周圍的人給騙了,康熙甚至認為吳三桂會怕自己,會做一個聽話的好人。
孝莊太后是個見過世面的老人精了,她清楚吳三桂的為人陰險,也知道自己的孫子還涉世未深。
要判斷一個人的為人,比較可靠的渠道居然是間接渠道,就像一個人的外號很少會錯一樣。這個道理老太后明白的很,但是皇帝孫子不懂啊。
皇帝已經被迷了心竅,老太后也知道明說沒用,只好藉助酒和書來舉例,告訴皇帝看人要往骨子裡看,看到人的內心和外部的聯絡,究竟是什麼。
回覆列表
在我的認知裡面,我覺得要分開來看白天和晚上。
白天喝酒,喝的是什麼酒?孝莊太后之所以如此分析,是因為當時撤三藩已成定局。三藩實力尾大不掉,極大威脅清朝皇權統治。吳三桂白天喝酒,是否想借喝酒招攬士人。此外,喝酒是否是韜光養晦之計?是否想轉移皇權的注意力?這些,對於年紀尚小的康熙來說,經驗的欠缺使其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但在精明的孝莊太后眼中,她看到的、分析的比誰都清楚。
晚上看什麼書?對於治兵的將領來說,兵法典籍至關重要。尤其是對於清初手握重兵的三藩來說,手中的兵權可謂是自己的護身符。孝莊分析吳三桂看什麼書,無非是想了解吳三桂內心的真實想法。究竟是想做一個快活自在的雲南王?還是想聯合其他兩藩王起兵作亂?還是有什麼其他的想法?
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孝莊撤藩前有對藩王的強力分析,才使得後期撤藩得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