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John14802
-
2 # 人文與永珍
三國後期, 在一代英雄凋零之後, 司馬懿父子成為獨步天下的政治人物。
司馬懿消滅了把持魏政權的曹爽集團, 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
司馬師廢魏明帝, 完全掌握了軍政大權。
其後, 司馬師之弟司馬昭以相國的身份秉政, 傀儡皇帝曹髦不甘大權旁落, 對臣下說:“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也, 吾不能坐受廢辱, 今日當與卿自出討之!”但他手下只有少量禁衛親兵, 哪裡是司馬昭的對手, 最後以失敗告終。
殘酷的政治鬥爭, 使司馬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洞察時勢的能力。
他知道, 自己雖然控制著政權, 但曹魏的勢力依然存在, 若此時稱帝, 那些將領們會以篡位之罪群起而攻之, 吳國和蜀國也將乘亂興兵。
只有掃平吳、蜀這兩個勁敵, 使天下歸心, 才能名正言順地稱孤道寡, 享受九五之尊。
司馬昭出兵攻蜀的決定卻遭到了臣僚們的普遍反對, 只有司隸校尉鍾會贊同。
鍾會是司馬昭的主要謀士和得力助手, 此人博學多才, 明敏強幹, 但又恃才傲物, 野心勃勃。他支援司馬昭伐蜀, 是想立功造勢, 藉機擁兵自立。
鄧艾是魏國名將, 雖不善言辭, 但深沉有謀略, 在與吳蜀兩國的交鋒中屢立戰功。
鄧艾反對伐蜀, 司馬昭仍用他為主帥, 看似悖理, 實則高明。
司馬昭便任鍾會為一路軍主帥, 將軍鄧艾率另一路大軍, 分道合擊。同時, 以衛馞為總監軍, 協調兩軍行動。
司馬昭力排眾議, 將既定決策付諸實施, 體現了堅定果敢的性格和高超的政治遠見。在選才用將上, 他也是深思熟慮, 暗藏玄機。
其實, 司馬昭分兵兩路入蜀的計劃, 除軍事上的考慮外, 還另有深意。
這樣做, 一來可發揮鄧的軍事才能, 加大滅蜀的勝算;
二來能夠牽制鍾會, 使其不敢輕萌異志。
而以衛馞為監軍, 則既可防止兩軍內部衝突, 又能隨時上報前線軍情, 便於控制全域性。
此外, 司馬昭還有更深的用意, 他不僅要利用鍾、鄧二人消滅蜀漢政權, 為司馬氏稱帝掃清道路, 同時還想借機除掉二人, 免除心腹之患。
當時的曹魏政治集團中, 能對司馬昭構成威脅的主要是鍾、鄧二人。
鍾會有野心, 不肯臣服司馬氏;
鄧艾有忠心, 不會贊同司馬氏稱帝。
因此, 司馬昭派他們兩人率軍伐蜀, 是一個精心設計好的陷阱, 而且萬無一失:
如果鍾會先入成都, 則用計促其速反, 然後命鄧艾討之, 衛馞為內應, 鍾會必死無疑;除掉鍾會, 即奪鄧艾兵權, 藉故殺之;
若鄧艾先下成都, 鍾會忌恨, 必與衛馞合謀陷害鄧艾, 司馬昭便可借鍾會之手除掉鄧艾。
鄧艾一死, 鍾會無所顧忌, 必然謀反, 這樣, 就會激起魏軍將士的憤怒, 衛馞便可乘機發動兵變, 除掉鍾會。
無論出現哪一種情況, 司馬昭都能穩操勝券, 如願遂心。後來事態的發展, 與司馬昭的設計如出一轍, 一切都在其神機妙算之中。
參考文獻:
曉林.權謀大師司馬昭[J].黨建與人才,2003(08):44.
-
3 # 上善若嵐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鄧艾在滅蜀漢的過程中軍功卓著,然而一開始司馬昭對鄧艾就有所提防。同時安排鄧艾鍾會兩路大軍伐蜀,讓他們互相牽制。鄧士載攻破成都,鍾士季收下漢中。司馬昭唯恐鄧艾功勞太大,讓鍾會約束他,同時對鍾會也留有後手。讓鄧艾鍾會兩人爭功兩敗俱傷,最後司馬昭坐收漁翁之利。剪除鄧艾鍾會才能進一步加強穩固自己的權力,進一步瓦解魏國朝廷,為之後篡權加大砝碼。
回覆列表
狡兔死 良狗烹飛鳥盡良弓藏,自古皆是這樣,更何況司馬吸取了東漢滅亡的教訓,加強皇族實力。剪滅異姓實力,確保王朝永姓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