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蛐蛐兒

    如果讓野生動物象家禽家畜一樣市場化搞養殖,是否更有利於保護它?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要說的是,絕大部分野生動物都是難以人工飼養,或者飼養成本極高的,如果搞市場化,無利可圖,也就不會有人來做。比如犀鳥,活動區域大,要成年大樹的樹洞裡繁殖,私人飼養成本很高,因此野生動物販子就會轉向盜獵,有些動物,生活環境極其特殊,或者應激性太強,換個環境就分分鐘死給你看,也沒法人工飼養。比如加州灣的小頭鼠海豚,現在存活的數量太少,本來人們計劃捕捉起來圈養,但是捕捉到的第一隻馬上就死了,第二隻應激反應太大,也很快死亡。抓都抓不住,活不了,怎麼搞養殖?

    有的動物,好捕捉,飼養難度也不大,就能人工市場化養殖來保護了嗎?也不是的。養活往往是簡單的,繁殖是很難的。北白犀就是這樣,斑鱉也是如此,養活都養活了,但是繁殖不了,只能看著它們逐漸老去,死亡,一個亞種或者一個物種就此滅亡。

    被兼捕的小頭鼠海豚,人們連“抓活的”都做不到,遑論人工飼養了。

    有的物種,飼養也成熟了,繁殖也沒有技術難題了,但是沒有經濟價值,這樣的物種,不會有人感興趣搞市場繁殖的。

    在另一個方面來講,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經常會被人們當做為物種的保護,甚至簡化為野生動物個體的保護。然而保護野生動植物,蘊含了三個層面的保護,即保護物種多樣性,保護遺傳多樣性,保護群落和生態系統多樣性。遺傳多樣性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然而市場化養殖的動物,人們往往為了追求某個特性進行選育,比如產蛋多,產肉快,有耐力,長的萌等等,在這個過程中,會丟失大量的遺傳多樣性,這是有悖於保護的宗旨的。人工養殖的物種,一般很難回到原來的生境,佔據原有的生態位,野放出去,要麼分分鐘死掉,要麼變成入侵物種,因此,群落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也無從說起。因此人工市場化飼養,對於野生動物來說,不是一種保護的方法。

  • 2 # 自然使者

    圖片由提問者提供

    提問者問,如果讓野生動物象家禽家畜一樣市場化搞養殖,是否更有利於保護它?

    從全球發展來看,很多機構都在積極參與恢復野生動物的種群工作中來。要想恢復野生動物種群,首先要認識到保護野生動物,需要從以下三點去考慮,一是保護物種多樣性,二是保護遺傳多樣性,三是保護群落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其中,遺傳多樣性是非常重要的一點。說得更直白一些,要避免近親繁殖,保證種群基因的多樣性。

    即使如此,很多保育機構也無法做到這點。以華南虎為例,野生種群已經滅絕,只有在動物園繁殖的所謂人工種群還存在,但它們彼此都是有親緣關係。即使野化成功,由於它們有很大親緣關係,基因缺乏多樣性,後代也缺乏遺傳多樣性。而且,由於它們是近親繁殖,後代會先天性具有遺傳疾病。這些是不利於野生動物保護的。

    而市場化養殖,追求更大規模、更少投入,更大的商業回報率。不然,就是公益行為了,這會與市場化養殖有矛盾。市場化養殖,讓人們總是為追求某個特性進行選育,如產蛋多、毛色漂亮、產肉快、有耐力、性格溫順活潑、耐粗飼等等,這違背遺傳多樣性保護,更是違背野生動物保護宗旨。而一些野生動物,有的自身繁殖低,或者是食量大,或者是脾氣暴躁,很難做到大規模養殖,或者是提升飼養成本,商業機構才會冒這個風險做賠本買賣。

    還是以虎為例,在一些動物園有白虎展覽,其實是人們有意培育的基因突變種,並不是什麼新種。一些動物園以此吸引遊客,獲取利潤。但這些白虎,在野外根本無法覓食,因為毛色太突出了,根本沒法躲藏。更何況,很多白虎有先天遺傳疾病,耐力和速度都不是很高。

    此外,人工養殖的目的是要野放。但是,如何野放又是野生動物保護所要面臨的一個難題。即使棲息地沒有被破壞,它們若是缺乏基本野外生存技能,即使是猛獸,也會活活餓死。還是以虎為例,人工繁殖的虎自己都不會獵殺活食,甚至見了活雞都不敢上前。

    因此,市場化繁殖,不利於野生動物保護。

  • 3 # 單曲重放

    國家有不能飼養的野生動物名錄,之外的都可以飼養。以保護、研究、展覽或其他經濟為目的,都可以到縣級林業主管部門申請《野生動物馴養許可證》,達到規定條件的,都可以飼養。

    野生動物身上可能會攜帶很多我們未知的病毒,例如03年非典就是因為果子狸傳播的,如果出現這樣的事情會耗費很大的人力與財力。

    進行人工餵養,會損害它們野外生活的能力,如果管理有疏忽會傷害老百姓。保護它最佳的辦法就是保持它的野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Giulia這車質量怎麼樣,小毛病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