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長安說書
-
2 # 行山涉水一路向北
《長恨歌》是一首敘寫纏綿悽美愛情的長篇敘事詩,讀後使人對這一千古愛情的悲劇結局哀婉嘆息,對亂世佳人的命運多桀倍感痛惜。
楊玉環以天生麗質、才華出眾而得唐玄宗獨寵,從此帝王便沉浸在仙樂縈縈的芙蓉帳內,不再精業於治國理政,直至“安史之亂”的廝殺聲逼近帝都時,玄宗才如夢初醒、倉皇而逃。途中群臣以楊玉環狐媚聖上,從而招致此次禍亂,而迫其自縊,至此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便香消玉殞於馬嵬坡。該詩中、後篇作者重點述寫暴亂過後,回到長安的玄宗,對愛妃楊玉環的深切思念,纏綿悱惻、哀婉動容。
楊玉環本就一單純女子,她的人生成也美貌、哀也美貌。在以殘酷的封建禮教為規矩的時代,楊玉環以其美色、才藝博取帝王歡心,也是迫於她的身份地位、複雜的後宮環境,她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更無法左右君王的行為。所以當唐玄宗縱情慾海、不理朝政時,她沒資格規勸,更不敢勸說,否則會落得干預朝政而招致殺身之禍。因諸多的政治、經濟、社會矛盾而引發動亂時,卻將一弱小女子推於風口浪尖,以禍國殃民之罪處死,真乃千古奇冤。所以她是無辜的、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身處封建社會的佳人才子,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縱使你經綸滿腹、才華橫貫古今,若不屈服於統治者,就會成為各種鬥爭的犧牲品,以悲劇的人生收場。
《長恨歌》,一部史詩級的長篇敘事詩。
如果有人去過陝西西安,去過臨潼,去過華清池,大概你們就會明白了。驪山下,距兵馬俑不遠,華清宮中華清池有《長恨歌》的演出。視覺效果非常震撼,幾乎是全景還原。看過不後悔,後悔沒早看。
記一段北漂往事:
背這首詩的時候已經脫離了學校象牙塔。學校裡的時候,關於一切背誦、學習都是枯燥厭倦的。直到畢業後的第三年無意間愛上了那段悽美而輝煌的愛情故事。當時供職於北京東四環的一家公司,在朝陽公園附近。
幾乎是每日結束工作後,我都會鑽到附近的一個公園去跑步,去遛彎。那個公園距我住的地方並不算很遠,只消走路二十分鐘。從最開始的跑步,打球,到後來等到夜晚的時候就會背誦《長恨歌》。因為一到晚上,四下無人,萬籟俱寂。若說有聲音,大概只有五環邊上川流不息的發動機的轟鳴聲。那種時刻,很放鬆。晚風襲來,夜與月包裹著公園裡的一切。
因為城市,因為北京,它是一個容不得你隨時隨地發洩情緒的地方。辦公室裡的聒噪與政治,足以使一個正常人在日復一日裡淪陷。就是在這種幾近淪陷的邊緣,我的跑步,我的背誦成了一天中最神聖的朝聖。
這是關於《長恨歌》的北漂記憶。
為什麼說它是史詩級的呢?
安史之亂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一個轉折點。唯美的愛情故事發生在世界矚目的四大名城長安,空前繁榮的社會景象讓唐玄宗懈怠,糜亂。
楊玉環是一個無辜的女人。詩詞禮樂,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信手拈來。一個女人的愛情,純粹而傳奇。但它是建立在另一個不普通的男人身上。因此,所有的過錯只能由她揹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李隆基對於楊貴妃的感情是矛盾的,是情難自已的。他愛自己,愛自己的江山比愛美人多一些。貴妃的死,是一種必然,亡國的鍋總需要有一個去背。楊國忠,楊玉環則成了理所應當。
正如白居易所寫: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峨眉馬前死。
也就是在馬嵬坡兵變中,唐玄宗與自己的兒子唐肅宗分道揚鑣。唐玄宗逃竄到了四川,唐肅宗去了寧夏。兵變過程中,唐肅宗威脅自己的父親交出皇位。但無奈將軍陳玄禮只服從玄宗的指揮,於是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逃至蜀地的玄宗,鬱鬱寡歡,終日在思念中度過。唐肅宗則率領一眾人駐紮寧夏與史思明,安祿山的軍隊展開斡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