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等的太辛苦
-
2 # 鄭州老趙
地方農業產業化,需要龍頭企業的帶動。農業會展,企業或合作社透過參展,把有特色的農產品做好展示,吸引客商或大企業。不失為一種好辦法。但這需要 農業會展有較大的影響力,人們願意參展。地方農業有特色。
-
3 # 鄂北海哥
農業會展促進農業產業化,我本人講,作為村長,還可以一起交流下。首先必須肯定的是農業會展對農業產業化是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為了更好實現產業化,有幾點必須注重,才能真正實現目標。
一是搭建農業會展平臺,首先要有特色產品,品牌產品,才有資源優勢,產業優勢,沒有產品支撐的產業,沒有生命力。
二是作為村集體,打造產品品牌,注重農副產品源頭管控,確保生態環保有機等因素,確保產品差異化,品牌化,確保產業可持續發展。
三是發揮帶頭人作用。村兩委,合作社,黨員致富帶頭人,致力農業產業化深耕細作,帶動群眾社員發展,脫貧致富。
-
4 # 老韋老師
促進地方農業產業化,政府不能缺位
地方農業要產業化,政府應在以下幾方面加以引導:
一、引導土地流轉
必須規模化生產,才能談產業化。土地分散經營,不利於農業的規模化、機械化、現代化發展,經濟效益低下。
二、引導成立農業合作社
打破各自為戰的現狀,在合作社的引領下才能做大做強。
三、引導創立農業品牌
有好的產品,還需要培育自己的品牌。我是南寧隆安縣的,“綠水江”牌香蕉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四、引導參與市場推廣
農業“賣難”,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最大難題,政府要引導農民積極參與各種展銷會等各種市場推廣行為,解決好賣難問題。
總之,地方農業的產業化,離不開政府的引導。
-
5 # 粵客黃四彎
這裡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地方農業產業化,二是農業會展的作用。
首先是地方政府要有明確的產業化計劃,或者靠自然也能形成,但肯定沒有政府支援與引導更高效。
地方政府對當地的農業產業化要適當選擇一兩款有優勢的農產品,這個優勢應該包涵了兩層意思,一是適宜打造成國家地理標誌的產品(不一定是原產地,而是產量和質量都有優勢),二是具備發展更長的產業鏈。
然後是規模化種養,如果資金許可,當然可選擇現代農業模式,考慮到農民的經濟現實,合作社+農戶的合作種養方式更具可行性。
產業化也是商品化,產量多了才有產品流動商品化,商品化就要有賣相,所以還要出品標準化。
以上只是農產品種養本身,現實是產業化還要減少農產品季節性的影響,這就要解決產品的儲存保藏及深加工行業。
一般的農博會都是圍繞農產品的交易這個核心,往往造成非當季產品的參展慾望很小,對農業的產業化幫助不大。
所以,如果地方農業想透過農業會展去提高產業化,應該選一個農業全產業鏈的博覽會,因為這裡有能完善農業體系的上下游產業。地方政府組團參加這種博覽會,首先是推廣地方的農產品,其次是以現有的這些農業企業為地方名片,在會展上闡述當地的農業優勢和政策,指出目前存在的不足,然後做招商引資的工作,以完善和提高當地的農業產業化程度。
回覆列表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會展是臺上那一分鐘,只是一個渠道和視窗,真正起作用的是臺下的十年功,是集品質,服務,管理,推廣,政策支援與一體的功力,需要先練好內功。
會展也是強有力的平臺和渠道之一,政府部門牽頭組織,先辦起來,行動和堅持最關鍵。辦起來之後要有配套的政策支援,一方面是產業補貼,讓農民真正放心,實在受惠,保證產能,另一方面支援招商引資進來的產品深加工企業,保證銷路。
產業化之路是比較漫長的,需要長期堅持和積累,非一日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