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困獸飛熊
-
2 # 喲恩施
1、搖扇納涼是最常見的了
2、浮甘瓜於清泉,沉朱李於寒水
3、現代有避暑的地方,古代也是有避暑山莊的,不過這樣的地方也只有皇上才可以去了
-
3 # 挺能論事
我經過查閱大量的古籍發現古人避暑有以下幾種方法。
1.天然避暑
為什麼叫天然避暑,因為古代由於基本沒有工業發展,所以不像現在這樣有明顯的溫室效應,相應的日常溫度也就不像如今這麼高,人們的舒適度會有很大的不同。
2.水中暢遊
古時候水資源比較豐富,而且純淨無汙染,是盛夏時節解暑降溫得最佳去處,當然閨中女子不便用此法,除非獨門獨戶在小島上,比如說趙靈兒。
3.扇子
大戶人家的傭人比較多,所以解暑降溫可以讓下人在一邊扇風降溫。
4.冰塊降溫
古時候雖然沒有現在的冰箱和製冰機等,但是古人的智慧也是不可忽視的,古人充分利用地窖,把冬天取來的的冰放到地窖中,待到盛夏出售。
-
4 # 栩栩小浪
古人壓根就沒有我們現代這麼熱,全球變暖真的不是開玩笑的。
然後以前的房子都是木構建築,頂高通風效果佳,散熱也快。
古人逢酷暑天估計會往山裡躲躲,遊山玩水,既清涼又有趣。
在平日生活中,涼蓆、竹製的枕頭更是每戶的標配了。
-
5 # 雲山淺淺
青銅冰鑑
青銅冰鑑是中國戰國時代就已發明的“原始冰箱”。青銅冰鑑1977年出土於湖北隨縣曾侯乙墓中,由銅鑑、銅缶組合而成,缶套置於鑑內。冰鑑的工作原理,是依靠裝在鑑內的缶四周的冰塊
,使缶中的酒降溫的。在古籍《周禮》中就提到過一種臐儲存食物的“冰鑑”,冰鑑分裡外兩層,外層放冰,內層就可以用來冰鎮果蔬和酒了,冰箱箱體兩側設提環,頂上有蓋板,上開雙錢孔,既是摳手,又是冷氣散發口,還可以讓室內涼快些。當然“冰鑑”此物平常百姓無法消費。
唐代空調房
唐宋時期,避暑納涼已成為皇家宮廷、高官顯貴夏季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其避暑方式也十分奢侈。唐代時,皇帝在宮廷中建有專供避暑用的涼殿,
殿中安裝了機械傳動的製冷裝置。這種裝置,採用冷水迴圈的方法,用扇輪轉搖,產生風力,將冷氣傳往殿中。同時,還利用機械將冷水送向屋頂,任其沿簷直下,形造水簾,激起涼氣,以達到消暑之目的。這種製冷裝置利用自然水冷,具有較高的降溫能力。
搖扇子納涼
古代的老百姓主要靠扇子納涼,扇子多是用竹編的,古人稱之為“搖風”,又叫“涼友”。經濟條件好的人家會買用絹帛製成的扇子,搖起來也輕鬆,如果是文人墨客再在扇面上寫詩作畫,還真有些情趣。如果是達官貴人,在酷暑則可以享受“人工風扇”帶來的愜意。
還有行宮避署、冰鎮小吃。。。。
-
6 # 白衣小太爺
其一,古人所處的社會環境,並沒有現在這麼熱,換句話說,溫室效應基於樹木等過度砍伐、農作物燃燒、垃圾燃燒……
其二:王室有“冰敬”,夏天能飲冰,加上避暑山莊,避暑園林,可以清涼過夏。
其三:達官顯貴有自己的避暑“山”莊或園林,根據地理學知識,海拔上升對應的是溫度下降,山莊又多建於山陰處,山陰較山陽陰涼,且山陰多水,起到區域性調節氣溫作用。而園林選址也是多風多水之處。
其四:尋常百姓家,勞作選清晨傍晚陰涼時分,中午不事勞作。另外,古時村莊周圍多樹木,具有調節氣溫、遮陰乘涼之作用,尋常百姓午時較多聚集於林蔭下,除外午休(午休體熱散發少)或遊戲於涼溪(孩童)。
其五:取風工具,如扇子。王公顯貴由侍女代勞,尋常百姓有手。
其六:忍著
回覆列表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李白這首詩對於夏季普通人避暑寫的很清楚。這絕對是古代很多人的避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