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成高記錄生活

    熟讀唐詩三百篇,不會作詩也會吟。古人說得在理。多讀古詩詞,熟讀古詩詞,有了量的積累,自然而然就得到質的昇華。除此之外,沒有捷徑,所謂捷徑,只是投機取巧,只能譁眾取寵一時,不能受用一世,應該戒掉這種浮躁的學習風氣,真正靜下心來,沉下性子,多讀,勤讀,熟讀。

  • 2 # 爍一國學

    在平常學習中,我也特別容易遇到古文,因為研究命理風水很多都是古籍,但大多不是詩歌。是講述方法,這些書明白意思就可以。而詩歌要品嚐,那就難度多了很多。當然得首先知道意思。這個不難。有的可以查到,透過大量閱讀,慢慢都能動的意思。而品賞就需要知道的東西多了,作者的寫詩時背景環境,是對當時心情的重要考量。對文字文韻的體會只能在大量文學沉澱中慢慢吸取和提升,還是一句話。文學素養培養並非一天兩天的事,是個長期的積累。

  • 3 # 生於未時

    古典詩詞,在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的人生中有各自不同的體會。您提到了如何體會詩詞的美,意境和情趣,這裡就涉及到一個前提。這個前提就是要有一定的古文知識的基礎,一定的傳統文化水平,以及一定的傳統的中國的審美能力。

    中國的審美是區別於西方審美的,西方審美強調的是視覺美,是一種感性美,給人以直觀上的衝擊和感受。而中國的審美,則是一種意象美,沒有透過過多的具象來限制範圍和空間,強條不同人,不同角度,不同思維的不同理解,給人以較為寬泛的想象空間。所以,要欣賞理解詩詞的美,一定要從傳統的審美情趣入手。

    這種審美情趣的培養和建立,就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就是我所說的,傳統文化的學習,古文知識的提升,透過這些逐步建立起對審美的認識。

    “言有盡而意無窮”是對中國古典詩詞的最形象的解釋,也是中國式審美的體現,即意境和境界。借用《嚴滄浪詩話》中語:‘盛唐諸公,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這就是意境。王觀堂先生雲:“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也。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一些個人體會,妄言之。

  • 4 # 愛與智慧

    古典詩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具有長達兩千年左右的歷史。

    它反映了中國古代豐富複雜的社會生活以及歷代各族人民的思想情感,而且每種體裁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有過輝煌的全盛時期,產生過不少偉大作家和不朽名作,許多優秀作品為大眾喜聞樂見,並傳播到海外。

    其中包含的一些高妙的天人觀念、道德倫理、政治智慧、人生哲理,不受時代和地域的侷限,至今仍能對現代人產生啟迪。

    雖然古代詩詞是農耕社會的產物,似乎與工業化社會和現代科技無緣,但是當物質生活高度發展以後,如果缺少相應的文化建設,人們必然會感到精神的空虛和貧乏。

    而詩詞能引導人們尋找失落的精神家園,重新認識生活的意義。

    意象是中國古典詩詞的基本元素和基本構成,飽含著人的情感與閱歷。

    中國古典藝術都是相通的,意象在很多藝術門類裡都有集中體現,帶有很強的抒情性、情景性、抽象性。比如,雕塑被稱為凝固的詩,音樂被稱為流動的詩,對於繪畫,蘇東坡也講“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另外,漢字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載體和基礎,漢字中的形聲字、會意字和象形字,都離不開“形”,它傳遞著符號與意象,從這個意義來說,挖掘意象是我們瞭解中國古典文化藝術的一把鑰匙。

    如果把古典詩詞比作一個優盤,那麼它便將古代社會豐富的情感與內容都聚合儲存了起來。

    普通百姓讀一些篇幅較長的文言文有困難,而讀一些語言淺顯、內涵深刻的詩詞就容易些。

    詩詞以一種便捷、扼要、明快的方式將華人的價值理念進行了充分表達。

    詩詞創作既要源於現實生活,又要反映時代的變遷與脈絡

    意象結合生活,充分表達價值理念,就是賞其美,品其意,傳其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師如果要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