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琴鹿如來鹿跡陸
-
2 # 青史一葉
“點鬼薄”指的是楊炯。《朝野僉載》卷六記載:“時 楊 ( 楊炯 )之為文,好以古人姓名連用,如‘ 張平子 之略談, 陸士衡 之所記’,‘ 潘安仁 宜其陋矣, 仲長統 何足知之’。號為點鬼簿。”後來用“點鬼簿”譏刺詩文的濫用古人姓名或堆砌故實。
“算博士”指的是駱賓王。駱賓王與王勃、楊炯、盧照鄰並稱初唐四傑,著名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就是他7歲時候寫的詩。駱賓王有算博士這個外號,是因為他喜歡在詩中放上數字。比如“秦塞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再比如“且論二八千金是,寧知四十九年非”,可以說名至實歸。
-
3 # 話史說天下
楊炯被稱為“點鬼簿”,原因是楊炯擅長以古人姓名為對。例如其作品《從弟去盈墓誌銘》:“有衛玠之風神,有張良之容貌。蔣琬之譏盛元,責在司空;陳蕃之對薛勤,志清天下。……晏平仲之善交,鮑叔牙之知我。張堪死日,妻子惟託於朱暉,劉惔生平,風月每思於玄度。……朱穆好學,中食忘飧;譙周研精,欣然獨笑。張華四海之內,若指諸掌,班固百家之言,無不窮究。”這種用事用典方式,如果運用得當,確可增加氣勢。
駱賓王被稱為“算博士”,原因是駱賓王擅長以數字為對偶。例如其作品《帝京篇》中有“秦地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三條九陌麗城限,萬戶千門平旦開”,“且論三萬六千是,寧知四十九年非”,還有“千里”對“九重”,“五緯”對“八水”,“三千”對“十二”,“雙鳳”對“千騎”,“百味”對“九微”,“百齡”對“萬化”,“一旦”對“千載”,“三冬”對“十年”。僅此一詩就十處以數為對。《疇昔篇》也很突出,有“五霸”對“三條”,“一朝”對“六載”,“萬里”對“千種”,“九折”對“雙流”,“千里”對“二江”,“五丁”對“四士”,“八陣”對“七星”,“十年”對“百日”,“百年”對“萬里”,“七尺”對“九泉”,“兩造”對“三章”,“三輔”對“四翁”。
-
4 # 一蓑松雨
“點鬼簿”楊炯其人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被稱為初唐四傑,又合稱為“王楊盧駱”。而被稱為“點鬼簿的指的就是楊炯。“點鬼簿”的意思是指喜歡用古人的姓名來作對,後用來諷刺在詩文中濫用古人姓名或堆砌故實。
楊炯在詩詞上就喜歡大量使用古人名字,如“有衛玠之風神,有張良之容貌。蔣琬之譏盛元,責在司空;陳蕃之對薛勤,志清天下。……晏平仲之善交,鮑叔牙之知我,“張平子之略談,陸士衡之所記”等。這些古人都已早早離世,九泉之下,哪裡能想到楊炯會把他們的陰魂召集在自己的詩詞之中,因此楊炯就被稱為“點鬼簿”。但這絲毫不能阻擋楊炯詩文氣勢磅礴,開創詩文新風尚的功勞。
“算博士”駱賓王其人初唐四傑中,除了楊炯有個“點鬼簿”的外號,駱賓王也不含糊,弄了個“算博士”的雅號。“算博士”是說詩文中喜歡用數字,這可不就跟做數術一個道理嗎。因此駱賓王就有了“算博士”的稱號。比如他的詩“一諾黃金信,三複白珪心。” “平生一顧重,意氣溢三軍”等。駱賓王一生幹過最著名的事就是跟隨徐敬業起兵反武曌,並起草了著名的《討武氏檄》,後來兵敗不知所終。有人說在亂軍中被殺,有人數出家為僧。不管怎樣,駱賓王不畏強權的精神值得後人學習。
楊炯、駱賓王對現實的借鑑意義楊炯、駱賓王都是唐朝初期的偉大愛國主義文學家,留傳於世的詩文並不多,但詩中所體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值得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反思和學習。
回覆列表
楊炯因好用古人姓名作詩,被稱為“點鬼簿”。比如“張平子之略談, 陸士衡之所記”,因此有了這個外號。
算博士其實是指駱賓王。駱賓王與王勃、楊炯、盧照鄰並稱初唐四傑,而著名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就是他7歲時候寫的詩。之所以駱賓王會有算博士這個外號,是因為他喜歡在詩中放上數字。比如“秦塞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再比如“且論二八千金是,寧知四十九年非”,可以說名至實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