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樂樂蜂

    吹牛不僅僅是誇大其詞,而是枉顧事實,而誇張是一種為了讓別人清楚的理解自己表達的意思而使用的一種言辭手段。為了襯托某件事的重要性或某些特徵的權威性

  • 2 # 五華傳媒

    誇大和誇張的異同:

    1、誇大和誇張的相同點:兩個詞都有言過其實,把事情說得超過了實際程度的意思。

    2、誇大和誇張的區別為:意思不同、出處不同、側重點不同。

    一、意思不同

    1、誇大:把事情說得超過了實際的程度。

    2、誇張:誇大;言過其實。

    二、出處不同

    1、誇大:夏衍 《上海屋簷下》第二幕:“ 匡 ?(做著誇大的吃驚的表情)有這樣奇怪的姓嗎?”

    2、誇張:孫犁 《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一)》:“文學的特點之一是誇張,而誇張有時是漫天過海,無止無休的。”

    三、側重點不同

    1、誇大:已經脫離了事物的本質,含有虛假的成分。

    2、誇張:透過誇張,能加深別人對這一事物本質的理解。吹本是嘴巴的一個功能,但吹牛就不是什麼行為功能了。吹牛也叫吹牛皮,據說是源於佛家語“吹法螺”,所謂螺是梭尾螺,其殼吹之則發高聲,故稱佛之說為吹法螺。後譏笑人說大話、誇言無實者叫吹牛。

    誇張和吹牛有相通之處,都是把小的吹大,微的說顯。但誇張是藝術手段,也是修辭方法,像漫畫、笑話、相聲小品和詩都離不開誇張,這種誇張和生活中的吹牛確實不同,前者是讓人哈哈一笑,後者是把假的當真的說。

    詩的誇張修辭用得很普遍,李白《北風行》樂府詩中的一句極其有名:“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炕蓆有多大?不到兩米寬兩米多長,五六平方米大的一片雪花誰見過?但這種誇張達到了渲染燕山一帶氣候寒冷的修辭效果。李白更有《秋浦歌》五絕,詩僅20字卻寫出了詩人的愁緒的悠長:“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白髮三千丈”誰見過?李白寫廬山瀑布用了“飛流直下三千尺”,而此處用了“三千丈”,此乃極力拉長他“愁”的長度,誇張也。

    杜甫《武侯廟柏》詩云:“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雖是誇張卻遭人詰問,說:“四十圍乃徑七尺,(如此的樹幹這麼高的樹)無乃太細長也”。宋代有叫王祈的,自己有兩句竹詩最得意,於是念給蘇東坡聽:“葉垂千口劍,幹聳萬條槍。”蘇東坡笑說:這兩句詩好固然是好,只是十條竹竿共有一片葉子。這種誇張似有脫離現實之嫌。

    誇張逗趣似相聲的詩當屬蘇東坡蘇小妹兄妹二人的鬥嘴了。說蘇小妹敏慧多辯,長得“額廣而如凸”,就是天津人說的“悶兒頭”。蘇東坡作詩戲弄:“蓮步未離香閣下,梅妝先露畫屏前。”其妹應聲回擊道:“欲扣齒牙無覓處,忽聞毛裡有聲傳。”這是拿蘇東坡的大鬍子說事。還有一種說法是譏諷坡之臉長:“去年一點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

    吹牛則是不著邊際的瞎說,也可以作為一種娛樂,據說美國經常舉辦吹牛比賽,誰牛吹得大誰就戴桂冠佔鰲頭蟾宮折桂。記得當年在工廠大家比吹牛,至今有一段仍記憶猶新,一師兄說,那年大直沽下雨,水齊膝蓋。我不小心掉了一片茶葉,一回頭大直沽的水都黃了。此話被大家公推第一。

    但詩的吹牛可別當真,不過當年確實都信以為真,那時筆者小,卻都當真。那是“大躍進”年代,下面這樣的詩比比皆是:“社裡麥穗插雲間,麥芒刺破玉皇殿。”不知糧食打多少,壓得地球打轉轉。在那時就看誰的詩牛皮吹得大,你說稻子畝產萬斤,我一棵玉米像大樹,“一棵玉米穿雲霄,彩雲拴著玉米腰。”這樣的吹牛詩當年盛產,一直到“文革”,仍有這樣的吹牛詩上廣播登報紙,當成經驗來學。從這點看,政治上吹牛是膽虛,正像膽小者夜間走墳場唱小曲,乃自家給自家壯膽兒;經濟上吹牛如同腎虛,吹牛不是什麼壯陽大補類的“偉哥”;至於政績上的吹牛,讓人想起吹泡泡,皮薄薄的五光十色,裡面空無一物,吹得越大越接近“破碎”邊緣。所以說,誇張逗人一笑,可以,吹牛讓人偉岸,沒門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年想在家,不願意出去的人的心理是什麼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