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遊離0607
-
2 # 熊孩子與囧爸爸
是啊,很多家長都有一樣的感受,甚至老說孩子好玩聽話的年齡就這麼幾年,越大越不聽話,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這是一個人成長必定的心智成熟過程,身體長高長大了,心理也在家庭,學校,社會的慢慢影響下變得成熟,有了自己對世界對事物的認識,有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也就是我們說的三觀,在這個心理發育時期一些觀點及看法開始獨立起來,肯定會和父母的思想有不同,從而容易產生衝突,這就是我們俗話說得越來越不聽話了。
其實家長不必過分苦惱,孩子就像雛鳥一樣,終究有一天會離開巢穴展翅高飛,為什麼要他們事事聽自己的呢?
“可愛”的定義一般那是給“小孩子”的,慢慢長大了就要以思想品德,學習和生活技能,良好的習慣愛好來伴隨一生了。
所以家長不必再在意孩子是否聽話了,而是看看他們的思想是否符合社會價值觀,言行是否符合法律法規,具體事情應該正確的引導和建議為主了,不是事事都替孩子拿主意,有時候問問孩子你是怎麼看的呢?例如:8-10歲的孩子可以問問他們自己想學什麼其他技能?舞蹈,棋類,還是跆拳道,羽毛球?良好的個人愛好可以促進身心健康成長。十五六歲的孩子可以問問,你們班有沒有早戀的現象,對這個問題你是這麼看呢?多多瞭解他們的動態,才好對症下藥。
家長其實是應該和孩子共同成長的,您說是嗎?
-
3 # 涵瑟媽解憂鋪
這是每個孩子的必經過程,其實曾經的我們也是如此的,只是我們的爸爸媽媽沒告訴我們而已,哈哈。
另外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比如3-6歲階段的孩子,好奇心和探索慾望特別強,看到新鮮的東西就想動,越不讓動越動,心理學上說這是一種求知慾望,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這個世界。
7-12歲,這個階段的孩子慢慢有了自己的獨立性,尤其男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是個男人了,不再喜歡爸爸媽媽一直追在屁股後面,這個時候爸媽可以多關注時而進行有效溝通,但這個時候的孩子就不要再打罵了。
13歲-18歲,這個階段就是嚴重的叛逆期,反感家長的嘮叨,甚至跟同學打架鬥毆,或者離家出走,這是最令人家長頭疼的階段,但是沒辦法,每個人的成長都必須要經歷這些階段,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就是合理關注和及時溝通。
只要父母的愛和理解一直在,才能養出一個眼裡有光,心中有愛的孩子。
-
4 # 寶寶爸寶寶媽
題主說,孩子小時候很喜歡孩子,孩子大一點沒那麼聽話就不那麼愛了。我要說,養孩子難,育孩子更難,但是愛不能少!
如果因為孩子聽話才愛,不聽話不愛,那我們愛的根本就不是孩子,而是愛我們自己,愛孩子聽我們話,我們高高在上的感覺,那不是對孩子的愛。
我從來不要求我的孩子聽我的話,我更鼓勵她說聽她心理的話,做她想做的事,成為她想成為的人,我的作用是引導她,只要正確就支援她,必要的時候提供幫助。
三歲之前,孩子自我意識還沒形成,也就是我們說的比較聽話,也是很多家長喜歡的乖乖的樣子,三歲後,孩子有了自己經驗的積累,開始自己發出不一樣的聲音,是新的成長,我們應該開心,但是我們也會產生新的親子矛盾,這就需要家長不斷的鬥志鬥勇,思考好辦法。
比如說,我寶寶玩了積木不收拾,真的很讓人生氣,亂七八糟,叫她收拾,偏偏不收拾,實在是不討人喜歡,但是我立刻思考辦法,對寶貝說:“寶寶,有新遊戲了,就是玩具回家的遊戲,看誰的動作快,準備,開始!”這時候我就負責把積木聚積在一起,偶爾收拾一兩個放桶了,假裝緊張的情緒,最後她把所有積木都收拾好了,我再發出失落的聲音,表示自己收拾少,不夠癮。她就會析為什麼我收拾少,她收拾多,然後告訴我原因,讓我以後記住。
看到了嗎,本來一件很生氣的事情,寶寶不聽話,不收拾玩具,卻變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
回覆列表
生物的共性。在成長過程中,思想行為容易粘上風塵,世俗化了,格式化了,失去了靈性和變化度,也就變成了所謂的“不可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