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亦有所思
-
2 # 玖圓
劉邦不殺韓信,但是也不敢給他兵權,肯定也會積力打擊,白帝城之圍,如果給韓信兵權,那麼處於當時狀況的韓信,他可能就反了。
-
3 # 站不穩啊
白登之圍的時候韓信還沒有死,漢初的封王權利在自己的封國裡很大的,這時候的韓信已經裂土封王,領地處於半獨立自治的狀態。劉邦此時已經對韓信非常不信任,劉邦很忌憚韓信的軍事能力。如果讓韓信帶兵對匈奴作戰成功,以韓信的功勞已經到了封賞的極致、功高蓋主,再封地 ,領地更加遼闊人口增加,劉邦更難控制。劉邦絕對要把對匈奴的戰功把握在自己手裡,可是太高估自己,輕敵冒進,被匈奴包圍險些喪命,多虧有陳平這個陰謀家錢財賄賂敵方陣營,劉邦就喪命於白登!回朝劉邦就開始了對韓信等異姓王軍權政權的壓制,直接將韓信貶為淮陰侯,之後沒有了實際軍權政權的韓信被呂后所殺!如果當時任用韓信,劉邦也會壓制其在軍隊中的權利,限制韓信軍事才能的發揮,這樣會造成軍心不穩,對匈奴的作戰未必就有好的結果!
-
4 # 賽麥大弘
謝邀,歷史不容假設,在劉邦看來,韓信和匈奴,韓信的對他的威脅最大而且是致命的。匈奴再兇,要錢要糧,要女人,不大可能要他的性命和江山,匈奴人對這不敢興趣。韓信則相反,於是韓信必須除掉,即便是白登之圍發生在韓信死之前,他也不大可能讓韓信領兵去打。
-
5 # 耳食記
“白登之圍”發生在漢高祖七年(前200年),韓信之死是在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所以白登之圍的時候,韓信還活得好好的,只不過是剛剛被從楚王貶封為淮陰侯了(漢高祖六年十二月事)。
這樣這個問題其實是不成立的。
韓信這個人沒有什麼情商,楚漢相爭正酣的時候,竟敢擁兵自重,勒兵求王,要求劉邦封他做個“假齊王”。這時劉邦正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心急火燎等人來救,卻收到韓信要求封王的上書,氣得破口大罵:
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老子被人圍困在這裡,日裡夜裡指望著你來幫我,沒想到你小子竟想在此時自立為王!”
還好因為有張良、陳平的點撥,劉邦最終封他做了“真齊王”,但心內肯定是超級不爽。果然等到劉邦成了皇帝(漢五年),立刻就對韓信開刀,先是把他改封到楚地做了楚王,隨即又用陳平的計策廢了他的王位,貶封淮陰侯,與周勃、灌嬰等人同伍。
韓信對此什麼反應呢: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與絳、灌等列。“韓信因此日夜怨恨,心懷不滿,常常鬱鬱不樂,(因覺得自己功高而)羞於與絳侯周勃、潁陰侯灌嬰等人同列。”
作為一個君主,就算這個下屬多麼有軍事才能,但敢把兵權下放給這麼一個“日夜怨望”的下屬嗎?找死也不是這麼個找法嘛。
-
6 # 蝦蝦愛打小怪獸
這個問題本身是有毛病的,因為白登之戰時韓信並沒有死,所謂的白登之圍是因為劉邦輕敵冒進,從而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山上。
根據當時的歷史情況來看,劉邦手下大將無數,匈奴進犯邊境,根本是不需要御駕親征的。據我個人的觀點來看,劉邦當時御駕親征是因為政治需求,當時漢王朝建立以後劉邦大封群臣,導致分封出去的異性王權利日益增大,這其中也包含韓信;他們的權利日益增長已經威脅到了漢王朝中央集權的統治,此時的劉邦日益變老,有些力不從心,他急需一份勝利的果實樹立自己的威信,以達到震懾諸侯王,可惜被兵圍白登山。
回覆列表
樓上所說是正解。劉邦稱帝之後。武將之間也需要權利的平衡。大漢建國,韓信居功甚偉。雖為人自傲,不擅權謀。但帶兵遣將之能天下無人能出其右者。
如若不平衡其勢力,勢必會一家獨大。劉邦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即使當年韓信沒有請封齊全,劉邦都會逐步削弱韓信。這與他是否有反心無關。
匈奴入侵,若是戰勝,韓信則立下登天之功。所以,劉邦不會帶韓信征討,因為哪怕韓信活著,我確信,當時韓信帳下已無多少兵可用。君臣離心已是必然,何況韓信孤傲,與其它將領關係並不融洽。假如韓信帳下有兵,劉邦必會只調兵,不調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