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藍莓果醬吧

    負罪感,這種感覺是經常有的,究其原因,直接的是因為我們認識到自己犯錯了,那麼深層次原因或者機制是什麼呢?

    負罪感時,內心世界的樣子

    首先,有負罪感是有良知的表現。根據弗洛伊德的說法,是超我對本我的的批評,目的是讓超我佔據我們內心。所謂超我,可以解釋為高尚的,有良知的感情,比如愛自己的人女朋友死心塌地矢志不渝,愛自己的家庭全心全意的,高效率完成工作不溜奸耍滑,做一個完美的男人或者女人。這些想法,經常在我們心理出現,他們積極我們去完善自己。而本我呢,卻是自己懶散,多疑,移情別戀等情感,特別是在生活中具體事情時候。當我們做了違反我們內心高尚的情感的事情後,我們就會有負罪感,比如我們出軌了,對不起女朋友。有反思,說明良知還在。

    第二、負罪感是為了下一次實施犯錯的洩壓閥。怎麼理解呢?大家看過美劇越獄,有一段是麥克對神父懺悔的對話: “保佑我神父,我有罪”

    “你上一次懺悔是什麼時候?”

    “這是我第一次,有生以來。”

    “你知道你罪行的本質嗎?”

    “本質?我不太確定”

    “在你內心深處你是知道的”

    “正義的?也許吧,相信到最後能為我的所做所為正名。”

    “你的最後目的是什麼?”

    “拯救

    一個人的生命”

    “那你的所做所為呢?”

    “我幾乎破壞了所有的法律,但這不僅僅是我所做過的事,還有其他人做的事,而他們做是因為我讓他們做的。因為我覺得自己在做正確的事情,本來這次我應該更明白的。

    “這次?”

    “生命,是隻有上帝才有權賦予或帶走的,孩子。”

    “突然間,在我內心就有了陰影,我知道那是不對的,但是事已至此...

    ...”

    “有辦法來挽回的,把你的意志交給上帝。”

    “如果我現在放棄,我會失去我所愛的一切。

    “會失去你的靈魂嗎?”

    “人人都有自己的信仰。”

    但是,負罪感並不能消除犯罪或者犯錯。所以,教堂和寺廟的作用,也有部分這個吧,用於對負罪感消除負罪心理。

  • 2 # 使用者振華

    負罪感是一種比較主觀的感覺,即當人做了一件自己覺得違反了自己良知的事情,在事後自己對自己的行為產生後悔或罪過的情緒。說白了都是違背了自己的認識,和自己對自己的行為約束,覺得背叛了自己長久以來的理念。誰能忍受背叛呢?一旦不能忍受,就會產生責備背叛者的心理,而背叛者如果剛好是自己,於是就產生了負罪感。

  • 3 # 慈儉不居

    看了樓上幾位的回答,收穫很多。下面我從精神動力學的角度來說下負罪感的產生的原理。

    弗洛伊德把人格結構劃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為原始的我,包含各種原始的慾望和衝動;自我為現實的我,受到超我的支配和環境的影響;超我為道德的我,理想的我!

    下面給大家發張自己畫的圖片,進一步的加強大家的認識!

    超我命令自我防禦本我;自我收到命令後,透過防禦機制,防禦本我的衝動,而本我的本能衝動透過自我釋放!三者治療保持著平衡,就像是一個迴圈一樣,週而復始的運轉著。

    負罪感是一種情感。如果沒有自我的防禦,本能衝動和本我裡面的原始情感,順利透過自我釋放,那麼自我的感覺是愉快的、滿足的。但是自我時時刻刻受超我的監督,它要求自我很好的防禦本我的衝動。而每當本能衝動夾雜著情感釋放後,自我就會因為沒有防禦好出現內疚和負罪感。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負罪感產生的根源是超我的要求,如果沒有超我,自我和本我是和諧的兩兄弟!超我也是所有神經症的根源!

  • 4 # 闊步嬰童

    大概就是你以為自己對不起他人自己社會,甚至是時間的時候吧。

    說白了,負罪感就是所謂的“意義”和“善良”對個人的綁架。

    怕自己做的事情沒有意義,在浪費生命,負罪感就產生了。

    感覺自己對別人不夠好,不夠善良感恩,負罪感就產生了。

    不是說負罪感不好,負罪感能夠常常提醒我們去做更多有用的事情,但也成了我們的束縛和生命的阻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普吉島旅拍都有哪些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