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錢簡文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出自《論語》的第一篇《學而篇》,“學而時習之”重點在於時間的“時”,見習的“習”,“時”是指定時、定期,有周期性;“習”是指見習、實習、實踐之意。做學問,即學習做人做事,學習到理論知識了,就得定期去複習孔固,還要通過實踐、練習去驗證知識的準確性。

    “不亦說乎”中“說”是通假喜悅的“悅”,是高興的意思,把做學問當作一件高興的事情,從中得到快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真正含義是:學習做人做事,不能停留在理論知識的層面,還要通過實踐去證明知識的正確性,通過定期的練習,一步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才能達到運用自如的效果。

  • 2 # 今生情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這是論語開篇的第一句話,也是我們大多數人對論語最直接的認識。這句話表面意思很簡單,每個人在學生時代,老師早就講過。大概都是這樣解釋的,學習了之後,經常溫習鞏固,不也是很快樂嗎。

        這粗看沒什麼問題,但經不起細細推敲。

    問題很明顯,學過的東西,再反覆溫習,真的很快樂嗎?

        我們可以用自己去代入,並且相信自己的感受。特別是初中高中階段,為了應付中考、高考,而不斷重複學習一些並不十分有用的知識,真的快樂嗎?

        相信大多數人的答案和我的並沒有什麼不同,那就是明顯的痛苦。不否認其中的奮鬥很有意義,但其對於一個人心性的折磨也是客觀存在的。

        所以用反覆溫故已學的知識也很快樂,來強行解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是牽強的,顯然不合理。

        這種問題普遍存在於國學當中,用現代的意思生套古文,導致邏輯混亂。這樣產生的後果是很嚴重的,很多人因此排斥國學,甚至到了聽到國學,就要叫罵一通的地步。根源就在於沒有解釋清楚古文,不能夠貼切實際,讓每個人都信服。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究竟應該怎麼理解呢?

        其實並不複雜,有不少學者都研究到了,只是沒有能夠成為主流。這裡有兩個問題,需要糾正過來。

        第一是“時”的理解,很多人為“時”是時時的意思,並不能說一定不對,但這樣就直接導致這句話變成經常溫故,所以並不合適。在這裡理解成“有什麼樣的時候”會更妥帖,為什麼呢?這要看對下面一個問題的糾正了。

        第二就是“習”,一定不能理解成溫習、複習之類的。而應該理解為應用、實踐,這樣整體代入句子,才合邏輯。

        “學到了知識,並且在適當的時候用到了,學以致用不也很快樂嗎?”這樣解釋,才可以說天衣無縫。

        事實不正是如此嗎?枯燥的重複學習,只會讓人痛苦,而學以致用,學到的東西能夠運用起來,才能讓內心真正喜悅,這麼簡單,怎麼能弄錯呢?

        而且實踐應用也是檢驗所學的必要手段。所以可以看到,論語等國學經典中,很多思想與現代理念不謀而合,體現了亙古不變的人生真理。

        我們學習國學,應當堅定信心,並且在傳統主流注解中尋求突破。不合理的、有悖邏輯的解釋要摒除掉,探究國學智慧真正的內涵,這樣才能真正發揚光大我們的文化。

  • 3 # 八萬四千

    宋明理學以來,“學而時習之”的“學”基本上都是遵照朱熹的解讀,作“效”講,即仿效、學習之意。“習”作溫習來講。因此,這句話的意思是,學習知識,並經常溫習,所學的東西最後變成了自己的,所以內心高興。有了解自己的朋友遠道而來,互相探討學習,所以心情快樂。就算沒有人知道我的學識,但內心平和而不自怨自艾,這不正是君子所為嗎?

    但在南懷瑾的《論語別裁》認為,這個“學”應作“學問”來講,而不是“學習”。在《學而》篇中,主要講的是為人處事的原則,並沒有討論如何學習。在同篇中子夏解釋過何為“學”:即“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由此可見,一個人做到孝敬父母、事君盡忠且言而有信,就是“學”,可見這個“學”是指做人的學問。

    那麼按著這個思路理解下去,全句的意思是:“懂得作人的學問,且常常在生活中練習實踐,就會發自內心的高興。有朋友從遠方過來,可以一起探討學問,所以心情快樂。別人不瞭解自己的學問,反倒自我反省為什麼,不怨天,不尤人,這樣的人才是有學問的人。

    在《學而》篇中,還有很多言語是支援南懷瑾的觀點,或許把“學而時習之”的“學”理解為“學習”在這一句中能解釋清楚,但通讀《學而》篇以後,我比較認同南懷瑾的理解,《論語》是孔子的學生在為孔子守孝三年中編排的,花了大量的時間來安排每句話的順序,這應該是一部完整的、前後連貫的書籍,所以,我認同南懷瑾通過全篇閱讀來理解,而不是生硬地逐句分析理解。

  • 4 # 迷茫的怪盜文

    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和後面的兩句都說一件事,“勸人學為君子”《論語註疏》。

    這三句話講治學之道,二其目的是學做君子。

    2.習的繁體字是說鳥類學習飛翔。不能只靠本能,還要學習夥伴的經驗不斷調整自己。這種學習是快樂的。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文化積累越來越繁重,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太雜了。

    孔子當老師時教授的主要課程是“禮”,五藝(那時《樂》已經失傳)。那是何其繁重啊!

    3. 我們當學生時不也一樣嗎?今天學生在學校的課桌,在家的書桌都是一摞摞書、一本本習題。要做到“不亦說乎”太難。說不難的,要麼是天才,不點即童;要麼是蠢材,自己不懂也不知道。

    既然要學習同伴的經驗,那麼學習不是一個人的事,最好搭夥一起學。就有了後面那句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好像今天朋友從遠方來後,一起起吃吃喝喝,吹瓶➕吹牛,真的好高興哦。

    現在網際網路時代,人的連結超越了時空限制。這不有人提問,我們思考後作答。不就是一種搭伴學習嘛?

    祝大家學的不亦說乎,

  • 5 # 智海淘珍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和後面的兩句都說一件事,“勸人學為君子”《論語註疏》。

    這三句話講治學之道,二其目的是學做君子。

    習的繁體字是說鳥類學習飛翔。不能只靠本能,還要學習夥伴的經驗不斷調整自己。這種學習是快樂的。

  • 6 # 孫彥博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的真正意義是:

    學到了知識或本領以後,按照一定的時間去複習,不也是令人愉悅的嗎?

  • 7 # 易理釋天下大道一陰陽

    通過複習前面學過的知識,會對知識產生進一步的認知理解,會產生一種像打遊戲升級一樣的收穫感、滿足感!所以學而時習之亦樂也!

  • 8 # 就當沒說

    時習: 經常性地 練習、複習、實習(付諸實踐); 說乎: 愉快、愉悅。

    對學到的新知識,不斷鞏固和運用,是很快樂的。

  • 9 # 使用者7988430473679mk

    學習,不能一學即罷,以為過目不忘,這種方法是不對的。而要經常溫習,即時時反覆學習。難道這種專心致志的、循序漸進的學習,不也是一種樂趣嘛?

  • 10 # 青野雷

    學習,然後溫習,等你掌握了知識,這難道不會是一件很開心很有成就感事情嗎?

    古人獲取知識的渠道比較少,只有讀書和拜師,不像現在獲取知識那麼容易,網上一搜一大把。所以古人學到了知識,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我是這個理解的。

  • 11 # 瑞芯76876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的深層意思就是:學習就是覺悟,當你心中時時善念相繼時,難道你還有不快樂嗎?

    當你的心中時刻保持善念的時候,難道你還有不快樂嗎?如果你“止於至善”了,實際就是連“善”也不執著了,一切都無相,一切都空了,這就到了大快樂的境界。那麼“學了就及時實踐”實際是指我們用功的方法,就是要檢查你當下一念是否覺悟,也就是時時要檢查自己的心叫“時習”,即把本來的覺性在生活中時刻提起,這就是“實踐”,“習”實際就是“練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時時複習功課”,可這個功課不是普通的功課,而是我們本來的覺性。“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也可以翻譯為“學了就及時實踐,讓你的心時刻都在覺悟中,不是很快樂的嗎?”

  • 12 # 老去填詞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是孔子在《論語·學而》裡說過的一句話,也是《論語》的開篇,是關於學習的一句話。

    ⒈朱熹在《四書集註》中的見解是:

    學而又時時習之,則所學者熟,而中心喜說,其進自不能已矣。

    ⒉一些小學語文教材的解釋是:

    學習並時常複習,不是很快樂嗎?

    ⒊楊伯峻在《論語譯註》中解釋是:

    學了,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它,不也高興嗎?

    ⒋部分學者的解釋是:

    學到了(知識或本領)以後按一定的時間去複習,不也是令人愉悅的嗎?

    “學”,是獲得,即從無到有的過程。

    “時”,指太陽按照一定的規律執行。

    “習”,指雛鷹通過反覆練習而掌握飛行的能力。

    所以,這句話應該是說一個人去學習一種自己沒有的本領,按照一定的時間去反覆練習,而掌握這種本領,不也是很快樂的嗎?

    意義

    這句話的意義,我覺得有以下兩個方面:

    1、如何學習?

    孔子的這句話強調了學習的過程需要按照一定的時間去反覆的練習。

    “時”強調了規律性,“習”強調了反覆性,這一點和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很相符合。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告訴我們,記住一個東西后的24小時內,是遺忘率最高的。所以,當我們記住一個東西后,在5分鐘、30分鐘、12小時……去繼續學習,即過度學習,我們對這個東西的記憶就會十分牢固。

    2、學習的意義?

    在孔子看來,學習不只是為了收穫知識,還有收穫快樂,而且收穫快樂是最重要的。這裡,孔子強調了學習的去功利性。學習的最重要的目的是悅己,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我們現在講“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金錢”等,就是把學習看作了一個工具,而忽視了對自我內心的探視。

  • 13 # 飛天雕2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中“說”是通假喜悅的“悅”,是高興的意思,整句意思是:學習做人做事,不能停留在理論知識的層面,還要通過實踐去證明知識的正確性,通過定期的練習,一步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才能達到運用自如的效果。

  • 14 # 奉元國學經典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句話的重點就在“習”字,然而學校教育大部分解釋錯了,這不免有誤人子弟之嫌。如果把“習”字解釋成“複習”,那真是當下應試教育的目的,把學生教育成只會考試的書呆子,把孔老夫子活活氣死。這句話的正確解釋應該是:學習應該時刻與實踐相結合。在學與習的互動中去不斷提升自我。

  • 15 # 再學二十年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出自《論語·學而》,我們在學校時,學到的解釋是,學習新的知識,時常去溫習舊的知識,不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嗎?,而現在,我認為這樣解釋是不確切的。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是儒家經典,是由孔子的弟子以及後人編撰而成,體現了孔子的主張,和重要的儒家思想。與儒家經典著作《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

    但是,真像人們解釋的那樣,“學習,並且時常溫習是一件快樂的事?”,學習,是一件很苦悶的事。

    現在不是有個笑話,因為,某個學生學習好,老師獎勵他一份試卷。

    所以,我認為這句話的意思解釋為:學到的知識,時不時能夠用上它,難道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嗎?

    總結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更恰當的解釋就是“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把學到的知識本領,用到實際當中去,這時候我們才會覺得是件令人高興的事。

  • 16 # 仙優一品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意思是:學到知識後按時溫習並實踐練習,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悅的事嗎?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出自於孔子的《論語》,原文節選為: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擴充套件資料:

    《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論語》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名。《學而》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其中重點是“吾日三省吾身”;“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禮之用,和為貴”以及仁、孝、信等道德範疇。

    《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在表達上,《論語》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範。在編排上,《論語》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並無緊密聯絡,只是大致歸類,並有重複章節出現

  • 17 # 拿雲少年的歌

    學習,學習,學而後要時常複習,才能溫舊知新;教練,教練,教而後要重在練。

    學而不習,識不可得;教而不練,果無所出。

    學習而得不到知識,練習而沒有成果,學習或練習者又怎麼會得到樂趣呢?

    論語中孔子這句話所表達的,應該也包括了這樣的意思在其中。化深奧為淺顯,化複雜為簡單,這樣理解如何?

  • 18 # 寂語堂齋

    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孔子說他自己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的人生軌跡是40多歲就開始正式收徒講學了,50左右歲開始做官,55歲左右開始周遊列國14年,近70歲了重新回到魯國,73歲死。

    從這幾句話可以看出孔子悠然自得的樣子,正是他當時講學時候的心態,孔子並沒有要求別人也這樣做,孔子要求自己的弟子可是學而優則仕,可不是不亦說乎?

    孔子的弟子很多都是當了大官的,這可不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句話除了是對孔子自己心竟的描述外,對任何人包括孔子自己的弟子,一點意義都沒有。

  • 19 # 環評紅樓

    《論語》的開篇第一章,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個“悅”字讀yue,四聲,內心高興的意思,這種愉悅的心情是由於自己的努力而實現的,與外人無關。

    這個“時”字有兩層意思。一個是作經常講。另外一個作“適當的時候”講。有句老話叫“機遇永遠屬於有準備的人”。比如說,你平時非常喜歡學國學,用心琢磨其中義理,有些段落還能背下來。有一天,你參加一個國學講座,你被教授點名談談對國學的認識。這時候你氣定神閒,“手裡有糧心不慌”,侃侃而談娓娓道來,座下一定起掌聲!你的心裡一定會喜悅滿滿。

  • 20 # 倔強的ZB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出自孔子的《論語·學而》開篇的幾句話,我們在初中時的語文課本就學過。不知道題主想說的是,這句話放到當時語境作者想表達的意義?還是在現代語言體系下的引申義?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e)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以君子乎?”這就是當時語境。 記得當初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這樣教導我們:“孔子說,學習後經常溫習所學的知識,不也很令人愉悅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瞭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嗎?”

    人民出版社畢竟是嚴謹而保守的,按我個人理解“習”、“說(yue)”有不同含義,我覺得孔老夫子要表達的意境是:“把學到的知識經常付諸實踐,不也是讓人興奮的事嗎?志趣相投的朋友從遠方來看我,不也是一件高興的的事嗎?人們不理解我而我卻不生氣,不也是有修養的人應該做的事嗎?”

    不一定非要按字面翻譯。

    放到語言環境下,考試前老師教導說:同學們多多溫習前面的課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實際是說“大家要溫習前面所學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包括我們唱KTV時調侃,也是這層意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到底是什麼原因引發2015年股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