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師至潔
-
2 # 飛揚心理王老師
首先對樓主表示一下安慰和鼓勵,你能在遇到這樣的煩惱時還保持對自己個性的反省,這是難能可貴的。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從你說的“被講道理”、“被訓話”、“討厭好為人師”這三種遭遇中似乎看到了你當前的處境,可能是經常被人像老師訓學生一樣批評和訓斥,而你產生了相當的不滿,不然怎麼會在這些境遇前加上“很不喜歡”、“很討厭”這樣的詞呢,尤其是兩個“很”字。
其實,道理如果講的對,我們也能接受。不能接受的是別人講的“大道理”、喋喋不休、訓斥甚至強制。由此給我們帶來反感的傾向,併產生逆反心理,變成只要是講道理或語氣不太友好,就不能接受,時間一長,就影響了我們的個性,可能本來是個能聽批評的人,甚至變成了一個一點不能聽反對意見的人,顯得急躁、衝動、叛逆。
如何改變這種狀態呢?這時候真的需要撇清對方話語裡的真知與情緒。具體說就是對方的一句話裡,哪些是情緒帶來的不良態度,哪些是真對我們有幫助的。對情緒我們不去計較,因為那是對方的修煉不夠;對我們有幫助的話我們要琢磨一番,認真吸收。這樣才是對我們有利的,不然,一聽說話就憤怒,賴話不想聽,好話也丟掉了。
如果上面的做法能實行的話,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理性了,恭喜你,成長路上又提高一步。
-
3 # 心如蓮花91632563
你這叫自我,還沒想做角色。自我,也沒有不好,就是感覺渾身有刺,不可一世,誰都不放在眼裡。
這樣不容易與人相處,有些自高自大,不容易接受別人的意見,一意孤行,這樣下去,可能會成為孤家寡人。
你可能還年輕,經歷的事情少,就所謂青澀,不成熟。人是會慢慢長大的,這個過程會讓你身上的鋒芒逐漸得到磨礪。有句話說,不經歷風雨難得見彩虹!
是不是看到了自己這樣,有些與人格格不入?那就說明你要改變,在進步!
有時,就在這一念之間,你就將原來那個不太適應社會的自我隱藏起來了,開始用你的角色來與人相處,這時,你就會發現這樣能自在地,遊刃有餘地生活在不同的環境裡了。
我這裡講的自我與角色是處事中非常有用的方法。獨自一個人時,你可以隨意揮發自我,兩個人以上時,你就用角色處事就好了!
-
4 # 向陽花丘位元
這是一種強烈的逆反心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講話者的能力水平,有一些領導總能把一些深奧的道理透過淺顯的方式講解出來,而八二法則也同樣適用於此,也就是大部分領導是少數人,但是他們中也只有少數人水平不錯。大部分還是空談一些大道理,如果這些大家都理解的道理領導本身做的也不好,沒有樹立起權威感,說話水平有限,那麼必然會引起聽的人反感,這是一種正常的心態。
空談誤國,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在空談,大部分幹活的人都在接受資本家的剝削壓榨,如果目前無法改變現狀的話,那麼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的心態,畢竟這種現象比比皆是,到哪裡都能遇到,很多人面上說的非常好聽,背地裡仍然幹些偷雞摸狗的營生,令人不恥,不過在工作中還是要提防小人,有些話也不要在公開場所議論,心中有數就行了。
回覆列表
喜歡講道理、好為人師的人不見得所有人都喜歡,這是因為沒找對聽眾。也因為忽略了對方的成長環境。比如,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很喜歡動不動就搬著小板凳跟孩子大講道理,可能孩子在很認真地聽,實際上他並沒有用心記。雖然他沒有獨立能力的時候所有的東西都要依賴於家庭、父母,但家長事事總在說,孩子的心理就會抵抗和防禦。
在現實生活中這種說教隨處可見,會議說教、課堂說教、講壇說教、電視說教、家庭說教、餐桌說教、文學說教,等等。人們不喜歡說教,一是因為施教者的要求超出了受教者的承受能力或認知水平;二是由於受教者對資訊傳遞者的人格或所傳遞內容虛假產生懷疑。人們不喜歡說教,還由於施教者本人的人格無可非議,而傳播的內容卻是虛假的(或含虛假的成分) 。所以對說教的反感自然產生了。而不全是某個人的性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