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秤的小丫
-
2 # 護考趙老師
您是說孩子的老師一節課就講了一首詩麼?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建議你好好工作,吧孩子送到更“負責任”的學校。
你是老師還是人家是老師?人家有人家的安排。要你這麼說自習課都不應該上,因為一節課的時間孩子連首詩都沒學,那不是更不合理麼?
理性看待問題。雖說“誰的孩子誰不管?”但是也要有個度。不然你將來會多生很多氣。犯不上。一個班裡那麼多學生同樣的老師交咋就有差等生有全校前幾名呢?對不對?
最近網上挺紅的那個小孩學老師的那個,不知道你從他的模仿中有沒有聽出老師的無奈。
但凡學生們都聽話一些,誰喜歡天天拉下臉來搞得跟更年期一樣?
祝您的孩子學有所成。
-
3 # 弘文學堂
存在即合理。
有的老師一節課講了七八首,字面意思,連背景都來不及展開,作家生平也泛泛而談。而詩詞涉及的意境意象,用字煉字、情感主題,林林總總,一節課能講完就不錯了。
本人就習慣古詩詞。不但講,而且寫,所以難免要把詩詞意象講明白,為什麼描寫竹子用“亂”不用“動”或者“斜”,都是有講究的。“雲破月來花弄影”的“弄”好在哪裡?這就得講上一會兒吧。
還有詩歌流派,王維的詩歌叫山水田園派,他過的是半隱半仕的生活……得,五分鐘又過去了。
而以上內容老師能夠講給孩子們聽,這些孩子可算趕上了,因為老師懂詩,喜歡詩,教出來的孩子必然不會僅僅背誦而已,而會深入文字內部去領會它們,感悟它們的。
最後,本人的幾首小詞送給大家,喜歡的希望關注交流,批評指正!
五絕 懷人
立夏日初長,清風夢裡藏。
棋閒竹影亂,人月兩茫茫。
【搗練子】贈明月
長夜靜,度飛鴻。萬里蟾光無始終。月下弦歌清又迥,知音何處唱秋風。
【憶江南】懷人
寒冬日,枯木舊旗風。日月不曾隨汝去,春秋當與祭飛鴻。相伴有梧桐?
【醉妝詞】冬至
覷前事,恰流水。迤邐逢冬至。百花委,韶光逝,萬種皆不是。
-
4 # 禾白溪語
一節課講一首詩合不合理首先要取決於一首的長短及教法,絕句可能短於一節課,而長詩往往要幾節課。
一首詩講得好不好,並不僅僅只是讓學生背過默寫過,這樣的教學一節課足矣,但我認為這種教學是極不負責任的。因為有些詩所表達的意蘊都比較含蓄,其創作背景、表達的思想內涵及文學美學價值等都是必須要涉及的,這對學生深入理解是有相當幫助的。如果這樣教學時間必然要長一點。
學古詩關鍵在於悟,悟的前提是理解,低年級學生可用詩配畫的形式,高年級學生可用改變文體的形式,這樣不但加深了對詩的深入理解,也培養的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了語言的藝術修養。這樣的教學就不單單是一節課的時間了。
-
5 # 偏科的涼涼子
我覺得非常合適,想分幾個類別聊聊。
中國古詩首先,一些字詞的解析就要花費一些時間。一些字詞的意象有更多想象和發揮的空間。也許詩歌需要與歷史時期做關聯才可更加理解。中國現代詩基本同上,不過我覺得多了更多的比喻和抽象的概念,需要自己琢磨一會才能真正弄明白(或者以後才會明白)。
外國古詩這個古詩不包含史詩故事(那真的得一學期才能講得完)。
我這裡指的是中世紀歐洲與英國的十四行詩等詩歌載體。
這樣的話,詩歌的結構解析(和中國古詩一個道理),外加翻譯版本對比,一節課綽綽有餘。
外國現代詩同樣,翻譯版本的對比或閱讀原詩所帶來的閱讀體驗是不一樣的。
除了常見的“正常”詩歌以外,有很多根據語言特性而做成特殊排版的詩歌(中文同樣)。那麼琢磨詩人想表達的意思也可以講很久,而且這個問題的發散性很強,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也許一節課都講不完。
童詩和孩子上課是不會怕時間不夠的。一首詩若引導得好,總能收穫超乎想象的東西。
總結好的詩歌和故事一樣,帶著人探索與想象。若可以講得生動有趣,那麼一節課可以收穫到的內容絕對是可以受益匪淺的。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
-
6 # 肖衛琴
一節課講一首詩,絕對合理呀。
合理與不合理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間。
不知道是誰問的這個問題,現在這個年代是詩與一遠方離我們多麼的遠呀。能真正讀懂一首詩的人都不太多了。
而作為孩子們,如果不是家長刻意要求,就學校課程當中有限的詩歌課程,對孩子們來說實在是太少了。
讀詩讓你受到的不僅僅是思想的薰陶,文化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讀書多的孩子對生活,對於美他會有不同的追求。
詩歌想要理解透,那需要的不僅僅是功利與時間,更重要的是對美的熱愛。
一節課講一首詩,我認為不合理,甚至需要兩節課,三節課來講一首詩。
因為詩歌是文學藝術的CROWN,一首好的詩歌,它帶來給人的薰陶和那種難得的體會是不可言喻的。
一位著名的詩人說,越是在貧困的地方越應該加強詩歌教育,至少學會寫詩的孩子他不會去做搶劫犯也不會去偷東西。
現在這個時代能夠認真坐下來讀一首詩,去體會詩意和美好已經越來越少了,讓孩子們多讀詩吧。
不要僅僅用一節課的時間來限制它。
如果真的讀懂一首詩,那麼這一首詩帶會給給他的一生帶來影響。
回覆列表
一節課講一首詩合理嗎?
不知道您想問的合理指的是課時太短,還是太長?
我就以我的理解來回答吧。
我覺得,一節課講一首詩很合理。
正常小學生一節課課時45分鐘,如果單純的就詩講詩,只解釋清楚詩表面的意思,那麼,這個時間有點長。
但是,要透徹的理解一首詩的內涵意義,必須要拓展開來講。
詩是非常含蓄的一種文體。它能借助天馬行空的想像來抒情言志,更長以物喻人,以景寄情,所以 ,一首詩,它所表達的絕非詩句表面的意思,它的內涵要從多方面考慮。
所以,講讀一首詩,必須要交代清楚作者,講清楚詩人生活的時代背景,他的生平經歷,以及他寫這首詩時正發生著什麼?他為什麼要寫這首詩?這首詩他是寫給什麼人看的?他想要通過這首詩說明什麼?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只有瞭解了這些詩背後的知識,才能幫助別人正確理解一首詩的真正內涵。
比如,唐代詩人張籍的“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這首詩,若從文字層面上看,可以看出,它描寫的是一位打夫之婦拒絕了多情男子的追求。但是,這首詩是詩人為拒絕李師道的收買而作,詩人想要表達的,是他忠於朝庭之心。
還有這首“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初讀,大家都會覺得這是一首閨閣詩,寫的是新婚的小媳婦兒第一天拜公婆前忐忑不安,問夫婿自己的妝容是否合適。小媳婦兒嬌憨羞澀的模樣躍然紙上,充滿閨閣情趣,非常浪漫有趣兒。但是,大家看這首詩的題目《近試上張籍水部》。這時我們就能明瞭,哦,原來這是舉子考試前寫給大官,投石問路的呀!
看看,我們的詩人就是這麼委婉有趣!這樣的例子,真是舉不勝舉。
所以說,我認為,用一節課的時間來認真的講讀一首詩,是合理的,也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