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普通青年風梅

    答:唐吉訶德,一個身體已經年老但依舊擁有著“騎士夢”,一匹賣相不堪的馬,一副破舊的盔甲,他整天瘋瘋癲癲的,闖出各種各樣的禍事,幾乎碰到他的人都會遭遇災難。

    但他卻擁有著優秀的品德,他對於被壓迫者和弱小者寄予著同情,在書中他代表著高度的道德原則、無畏的精神、英雄的行為、對正義的堅信自己對愛情的忠貞等等。

    在外人眼中他的行為是非常的“荒唐可笑”,但是對那些經歷豐富的人來說卻覺得他“理所當然”,殘酷的現實讓“正義”變得“滑稽”,讓“善良”變得“可欺”。

  • 2 # 一點學堂

    堂吉訶德,其實是“理想主義”的化身。他對於被壓迫者和弱小者寄予無限的同情,代表著高度的道德原則、無畏的精神、英雄的行為、對正義的堅信以及對愛情的忠貞等等。

    他越瘋瘋癲癲,造成的災難也越大,幾乎誰碰上他都會遭到一場災難,但他的優秀品德也越鮮明。

    年輕人會覺得他“荒唐可笑”,閱歷越多的人,卻越對他“同病相憐”——殘酷的現實,讓“正義”變成“滑稽”,讓“善良”變得“可欺”。

  • 3 # 大佬你好呀

    堂吉訶德是一個有著崇高精神境界的悲劇性“瘋子”

    當社會出現問題時,正常人往往是沒有瘋子看得清楚的。魯迅選擇借“狂人”之口說出“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的道理,而塞萬提斯也同樣選擇“瘋子”堂吉訶德來觀察當時的西班牙社會。這一點從寫作視角上可以理解。

    回到塞萬提斯寫作《堂吉訶德》的最初目的。文學史知識告訴我們,以騎士生活為主要題材的小說曾經在中世紀的歐洲十分風靡,這類文學的繁榮與當時騎士階層崇高的地位密不可分,到了16世紀,騎士精神已經式微,騎士文學也因為情節雷同、感情造作等缺陷走入荒誕的絕境,在西歐各國已經逐漸退出文壇,但是卻意外地在西班牙風行一時,對此,塞萬提斯痛心疾首,因此他決定創作一部可以消滅騎士文學的作品,他說“我的願望無非要世人厭惡荒誕的騎士小說。堂吉訶德的真人真事,已經使騎士小說立腳不住,註定要一掃而空了。”所以,在人物設定上,作者處處反其道而行,將堂吉訶德塑造為一個糟老頭,穿著破爛的盔甲,騎著瘦馬,大戰風車,大戰羊群,種種荒誕的行徑都可以視為是對當時騎士小說中衣冠楚楚的騎士的諷刺,這種寫作手法叫做“戲仿”。

    果然,隨著《堂吉訶德》的發表,不久之後,西班牙的騎士小說也絕跡了。如果《堂吉訶德》僅僅作為一個攻擊性的文字面世的話,那麼在它的對立物消失之後,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然而並非如此簡單,《堂吉訶德》之所以經久不衰,就在於其有“永恆性”“普世性”的精神可以感動讀者。且不論小說對16世紀末西班牙社會的宏大描寫和批判,因為這些對於一個四百年後的華人來說沒有多大的價值,但是堂吉訶德的形象卻是不朽的。

    堂吉訶德不是一個徹底的“瘋子”,只要不提騎士道,他就是一個談吐高明,學識淵博的忠厚長者,他對於社會、戰爭、道德都有相當的遠見卓識,這種品德也感染了他的僕人桑丘·潘沙,使得這個人物不斷的成長,跟他學了很多東西,也因此,儘管桑丘跟著堂吉訶德遊俠沒拿到一毛錢工資,卻一直沒有放棄跟隨他。

    但是,一提到“騎士道”,堂吉訶德就瘋了,堂吉訶德所信奉的騎士道,類似於華人所講的“俠義之道”,作一位鋤強扶弱、主持正義的英雄是他的信仰,而英雄所屢屢遭遇的滑稽且不幸的失敗,更為這個人物平添了幾分悲劇色彩,他的瘋狂,他的滑稽,正是理想主義者在現實面前遇到的磕絆,而之所以我們覺得他瘋狂,那是因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當自己的理想和現實發生碰撞時,就會立即改弦更張去主動適應現實了,不論這個現實世界是光明還是黑暗,堂吉訶德的偉大就在於只要他堅信一件事是對的,無論遇到多少挫折他都不會放棄,有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悲涼氣息。堂吉訶德強烈的自我犧牲精神與稍後的處處表現出猶豫的哈姆雷特大相徑庭,以致於屠格涅夫說堂吉訶德是“為他物而存在”,哈姆雷特是“為自己而存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因服用激素藥導致體重過重,一米五的身高、180多斤,能減肥成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