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醉酒仙翁

    意思——“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檢討:為主人出謀獻計做到忠心不二了嗎?與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誠信了嗎?老師所傳授的東西經常溫習了嗎?”

    此句為曾子所說,出自《論語》。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參(shēn),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人(山東嘉祥縣)。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與其父曾點同師孔子,是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曾子主張以孝恕忠信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內省、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的孝道觀至今仍具有極其寶貴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曾子參與編制了《論語》、著寫了《大學》、《孝經》、《曾子十篇》等作品。

    曾子在儒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被後世尊奉為“宗聖”,是配享孔廟的四配之一。

    擴充套件資料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

    《論語》在古代有3個版本,包括《古論》《魯論》和《齊論》。現在通行的《論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整理形成的版本。

    《論語》是儒家的經典之作,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

    清朝趙翼解釋說:“語者,聖人之語言,論者,諸儒之討論也。”其實,“論”又有纂的意思,所謂《論語》,是指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載下來編纂成書。現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作為儒家經典的《論語》,其內容博大精深,包羅永珍,《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範疇:倫理道德範疇——仁、社會政治範疇——禮、認識方法論範疇——中庸。

    仁,首先是人內心深處的一種真實的狀態,折中真的極致必然是善的,這種真和善的全體狀態就是“仁”。孔子確立的仁的範疇,進而將禮闡述為適應於仁、表達仁的一種合理的社會關係與待人接物的規範,進而明確“中庸”的系統方法論原則。

    《論語》進入經書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禮有《周禮》《儀禮》《禮記》,春秋有《左傳》《公羊》《穀梁》,加上《論語》《爾雅》《孝經》,這樣是十三經。”

    北宋政治家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此書在中國古代社會所發揮的作用與影響之大。

  • 2 # 劉爽講歷史

    這是學而第一第4章。

    原文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指的是孔子的學生曾參。“三省”的“三”表示多次的意思。省,讀音為xǐng,是反省的意思。忠,朱熹《四書章句集註》將其解釋為“盡己”,可以理解成盡心盡力的意思。將“信”解釋為“以實”,也就是誠實的意思。傳不習乎的“傳”,有兩種解釋:第一種是李澤厚先生《論語今讀》中的說法,指的是“所傳授給別人的東西”;第二種是楊伯峻先生《論語譯註》中的說法,指的是“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那麼參考朱熹的《四書章句集註》和皇侃的《論語義疏》後,我個人更傾向於李澤厚先生的說法,那就是傳是指“所傳授給別人的東西。”

    這章翻譯成白話文是說,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人家謀劃事情盡心盡力了嗎?和朋友交往有沒有不誠實的地方?所傳授給別人的東西,自己實踐檢驗過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贍養老人的問題,法律是怎麼規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