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寶玉在“三四歲未入學堂之先”,就在元春的“口傳心授”下認了幾千字,讀了幾本書,而且這個“三四歲”應該是虛歲,實際上才兩三歲而已,至於讀的書,可能就是“三百千”一類吧! 現實中的幼兒在一對一教學的情況下,是否有可能做到?
6
回覆列表
  • 1 # 美麗暢想2

    寶玉是神瑛侍者轉世,前身是女媧補天之石,他的智商能力不容小覷。從他十三歲的孩子就為大觀園題扁額,引用古人的詩詞來看,他小小年紀就是讀書不少。他做的《姽嫿詞》,就是現在的成年人也未必有他做的好。可見他於文學方面的功力了得。從脂評本第三回對寶玉描述“難養”旁邊脂批來看,脂硯齋說“此話語還了記於心……”等,脂硯齋可能是寶玉的原型,而寶玉如果有孩子的話,那麼曹雪芹會是寶玉的孩子麼?呵這是題外話。回到問題,現在的孩子能於文學方面媲美寶玉的,從資料看,也沒有多少吧?再說點題外話,孩子應該有快樂的童年,我們的家長又何必“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人的一生就是各種經歷,衣食飽暖即可,尊紀守法,快樂就好。

  • 2 # 蘇小妮

    完全有可能!

    多舉兩個現實的例子。每年4月的讀書節,南京的報刊媒體都會報道各類人群的讀書情況調查,以及圖書館借書情況調查。今年上半年,我看到這樣一位小男生,他才五歲,但是,在過去的一年中,他在南京圖書館借的書高達一千四百多本。這個數字太令人驚訝了,很多人會問怎麼可能?孩子爺爺介紹說,那孩子平均每天要看四到五個小時的書。也許你會覺得大人都看不了那麼多的書,孩子是不是太誇張了。我相信是有可能的。這樣年齡的孩子,讀的書可能更多的是繪本或者是帶插圖的,排版字型也會比較大,一本書不會像我們大人看的書那麼多字,他一天看幾本書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也可能在這個過程有的書借回來覺得不喜歡沒有看,那也很正常,但至少說明他是特別喜歡看書的孩子,否則不會借那麼多。即使是這些書中他看了一半或者三分之一,數量也極其可觀。

    再說一個我身邊的例子,我以前曾經拿她舉過例。那是一位一年級的小姑娘,一年級第一學期末開始,學校佈置他們每週寫一篇看圖說話,然後她每次得到評語就是“你太會寫作文了。”老師每次給她五顆星。孩子媽媽跟我說,她女兒從半歲開始媽媽就讀書給她聽,其實媽媽也不是故意,只是自己喜歡朗讀,然後就發現每次朗讀的時候孩子就特別安靜,從三歲開始,孩子就會自己看書了。到孩子讀一年級的時候已經看了三百多本書。自覺完成了從量變到質變的結果。

    所以孩子每次拿起筆來寫話,都有很多好詞妙句,有些句子連老師也沒有想到。這是喜歡看書並且把書看進去了的結果。

    再回到說寶玉,古人跟現在不同,他們的學問基本上就是詩詞歌賦,不像我們還有數理化。可能古代人壽命短,讀書也要趁早,所以在寶玉那時候三四歲得元春言傳身教學了幾千個字,完全是有可能的,而現在人只要想去做,也完全有可能。

  • 3 # 旁觀者嵐

    賈寶玉在《紅樓夢》不是最突出的早慧兒童,幾位女子比他出色多了。

    有一位專家介紹過古代的集中識字法,利用《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經》《弟子規》等常用啟蒙讀物,利用其四字一句,押韻易上口記憶等特點,集中一年半時間就可認識常用的三千以上漢字和一般歷史故事。

    但今天和古代教育不同,不是隻考八股文,數學、英語、理化等各種學科的知識都需學好,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所以沒有采用集中識字法。

    至於早慧兒童,現代也存在,最突出的就是中科大少年班,多在世界某一領域取得頂級水平,取得博士學位,可以說超過了賈寶玉。如謝彥波,但是他們有些人沒有成為令人囑目的科學領軍人物。因為智商足夠了,但情商不足,和人搞不好關係,抗挫折能力較低。儘管進過世界一流大學,但沒有感到過快樂,現在是一個普通中學物理教師。

    所以不建議使自己的孩子試驗早慧,而希望他們在同齡人之間,全面發展,取得優異的能力。

  • 4 # 彥曰

    我覺得完全可以。只是有沒有必要的問題!我家孩子四歲開始識字的吧,現在八歲,目前熟讀《古文觀止》,能背誦其中的100多篇,詩詞能背誦書寫300篇左右。我們從四歲開始,每天堅持半小時。現在堅持三年了。家裡孩子資質一般,我覺得只要堅持。就是好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維持異地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