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生學問

    在全球多元化文化發展的大潮中,往往泥沙俱下,傳統文化與當下的對接也會遭遇尷尬。比如今年春天,杜甫突然在網路爆紅,關於他的塗鴉圖片在微博上瘋轉。在這些對語文課本插圖的“再創作”裡,仍然是一臉滄桑的杜甫,有手持機槍凝望遠方的,有身騎白馬舉步不前的,有揮刀切瓜,吃快餐、騎摩托去買菜這樣“居家好男人”的,更惡搞的有與美女翩翩起舞的,被網友戲稱為“杜甫很忙”。成名1200年的文學家穿越到今天成為網路紅人,引起人們對這種現象的討論和爭議。有人認為這只是一種娛樂,現在社會壓力過大,很多學生和上班族藉此娛樂消遣一下,無可厚非。有人認為是對杜甫形象的詆譭,惡搞之風不可助長,應該制止和教育。這些討論應促使我們對於傳統文化和當下語境的關係進行進一步的反思。

      首先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古代名人何其多,為什麼是杜甫中槍了呢?這是有歷史原因的。唐代大詩人杜甫被譽為“詩聖”,他關心民間疾苦,揭示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不平等現象,一生致力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儒家政治理想,希望有機會輔佐皇上,使之成為堪與歷史上的堯舜相比肩的有道明君,讓老百姓過上男耕女織、秩序良好、民風淳樸的生活。

      其實杜甫一直是歷代文人墨客關注的話題,後世詩人也一直偏愛杜甫。如宋代詩人來梓的《杜甫遊春》:“典盡春衣不肯歸,熊兒扶過瀼溪西。傷時懷抱深於海,掠眼風光醉似泥。”一個深情的杜甫形象躍然紙上。明代文學家王九思的雜劇《杜甫遊春》借老杜酒杯澆自己胸中塊壘,抒發失意文人觀照現實政治和不平之意。晚明時期漸入亂世,救世濟民的精神無從實現,“公安派”才子袁中郎在詩中表示對時政最徹底的失望和痛苦,“自從老杜得詩名,憂君愛國成兒戲”。在他看來,社會已病入膏肓,標榜老杜只能是一種奢談,那些動不動就把老杜掛在口頭上的人都是假憂國,十分不真實,所以他“新詩日日千餘言,詩中無一憂民字”。弘揚的是這樣一種真性情的流露,在當時是大膽的叛逆,也許中郎走向老杜嚴肅莊重的反面而縱情於阮籍的放誕之風,也是出於對時局無奈的一種“惡搞”吧。

      杜甫形象幾起幾落,離我們最近的是上世紀70年代的郭沫若,他的巨集著《李白與杜甫》出於“崇李抑杜”的立場,將杜甫斥之為“奴才”。總之,這一千多年來“杜甫”一直是“很忙”的,成為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中最活躍的古人形象之一,因此在隆重的誕辰紀念活動中被某網路公司抓住熱炒不是偶然的。

      近幾年來,戲說歷史、惡搞名人成為一種時尚,進入資訊極速快遞的微博時代,塗鴉之風蔓延,被塗鴉的還有魯迅、辛棄疾、李白、關漢卿等課本上常見的歷史名人,所謂“沒有被塗鴉,不能算大家”。有人說,人家美國還漫畫秀奧巴馬呢,中國惡搞個把古人算個啥?拿杜甫等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古人“開涮”,看似無傷大雅,但是炒作和公眾的圍觀,卻也折射出了當下社會人文精神的失落和“迷茫”。 

      今年端午節期間又有人對屈原是否是愛國詩人提出質疑,認為他只是忠於楚國國君而投河不能算是愛國,這樣曲解屈子無疑於刨墳鞭屍,不禁讓人心寒。種種跡象不能不讓人感到當下中國人的思想混亂、狹隘、偏頗得可以,已經到了一個“沒文化真可怕”的地步。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在可不可以惡搞古人,可不可以惡搞杜甫或者屈原,消解傳統、消解意義才是根子,而消解傳統的同時也就消解了文化的精神。代表文化傳統的人文精神是一個民族的命脈,一個沒有信仰沒有精神力量的民族是挺不起脊樑的,沒有對真理理想的孜孜以求和執著堅持,就會患上匍匐獻媚金錢和權力的軟骨病而集體犯賤。

      另外娛樂也是有底線的,過度娛樂反映出一些人精神空虛,拿無聊當有趣,片面要求輕鬆無厘頭,鄙夷苦大仇深,消解英雄主義,嘲弄歷史滄桑感。可是為什麼追求輕鬆愉快,就一定要憤青,一定要和古人過不去,靠輕薄古人消遣古人的反向思維來自我寬慰呢?難道我們的歷史積澱太沉重了,要前進非要卸下不可嗎?

      其實現代人要做到簡單快樂的生活完全可以多運用正面思維去發現去創新,比如當下最火的一款遊戲“憤怒的小鳥”,是芬蘭人皮特·韋斯特巴卡發明的。遊戲很簡單:豬要偷鳥蛋,小鳥憤怒了,躍起打豬頭,豬贏了豬笑,鳥贏了鳥笑。在哈哈大笑中體驗簡單快樂,緩解生活壓力。遊戲者作為“憤怒的小鳥”,在輕鬆中體驗失敗的樂趣。皮特在杭州演講,說失敗又怎麼樣,沒有人因為失敗去死,筆者以為這種“樂活”的態度很值得玩味。這個在中國有一億下載量讓青少年如痴如狂的遊戲,是皮特公司的第52版,而前面的51版都默默無聞,正因為有了前面51次的不成功,才有第52次成功主打的“簡單快樂”。所以貌似簡單快樂的背後是創新者不簡單的堅持與探索,也許還有冒險一搏。

      所以我們要的簡單輕鬆生活的背後仍然是有堅持的,有文化底蘊的。其實現代人沒必要和傳統較勁,沒必要跟古人較勁,你要輕鬆就找輕鬆的轍,不必非要看人家苦大仇深不順眼。他滄桑他的,你快樂你的,他深情他的,你瀟灑你的,他糾結他的,你釋放你的,多層次多個性不更好嗎?為什麼要強求一律呢?文化求發展,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厚今薄古,傳統思想與多元化思想共存,世界才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作太累,如何舒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