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野談歷史

    清宮劇中過度美化帝王形象,其實是奴性意識對民主思想的浸漬。

    清宮劇中“天降祥瑞,洪福齊天”、“聖恩浩蕩”等詞語無時無刻不出現。即使被降職罷官,發配寧古塔,為披甲人為奴也得謝主隆恩。清宮劇中經常出現的一幕:

    皇帝:你知罪嗎?

    奴才(迅速跪在地上,磕頭如搗蒜):奴才該死,奴才死罪!皇上饒命!

    皇上:你們幾個以為如何?

    奴才(誠惶誠恐):這個,奴才昨晚想了一晚上,奴才想,奴才的主意再怎麼 好,也沒有皇上的英明哪 ,乾脆就不用想了,只按皇上的意思忠心辦事,比什麼都好.... 皇上明鑑,皇上:XXX 忠心愛國,此乃國家之福,但這也是皇上英明奴才們能及,這才有臣下的忠心哪。

    《康熙王朝》中魏東亭稱康熙“繼往開來,堪稱千古一帝” 伍次友贊“吾皇真是千古聖君”類似這樣的阿諛逢迎的言辭在清宮戲中不絕於耳。

    電視劇作為大眾傳播媒體,代表了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也是一個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體現,也是國家的國民素質、思想的體現。清宮劇中過多地表現華人對封建皇權的頂禮膜拜,這種奴性意識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是宣揚封建思想,推動奴化教育,把腐朽的“家天下”觀念,植入觀眾心裡,在觀賞電視劇的同時容易被角色代入中受到奴性思想的濡染。

    這一點和當今社會的民主化程序格格不入。魯迅先生曾經概括中國歷史“欲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以及“暫時坐穩了奴隸”的時代,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不僅是底層的賤民,就是權臣奸相在君主面前也得卑躬屈膝,口稱奴才,唯主子之命是從。

    對於過去的奴性歷史,我們從今天民主、平等和自由的現代文明立場上審視如此愚昧落後的封建歷史,而不是在藝術作品中對早已失去了合理性的歷史採取美化和豔羨的態度,藉助現代化的方式傳播落後的社會形態和行為方式。

    康熙王朝編劇朱蘇進“在觀賞效果上,有人可能以為是對君王的崇拜啦什麼的,我要說消解這種理解,完全要靠觀眾自己的素養。你不能怨我沒多寫康熙很多非人的一面。如果寫小說,我會,但搞電視劇不會。原因很簡單,那會影響收視率”。

    清宮劇中的康雍乾都是雄才大略,寬厚仁慈,可惜與真實的歷史相差甚遠,剃髮易服,文字獄,跑馬圈地、遷縣禁海、役民為役。“乾隆一朝,發生文字獄共計 130 餘起,其中47 起的案犯被處以極刑,親族中男子 15 歲以上連坐處斬,15 歲以下以及女眷充軍,已死者也要開棺戮屍”。

    為了提高收視率,有意略去其“殘暴”與“卑鄙”一面,暗中傳播、助長了奴性思想。中國幾千年嚴格的等級制度,奴性思想一直是中國潛在的文化觀念,而在現代社會所倡導的自由民主平等和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是主旋律,但是就是在人格平等的當今時代,清宮劇卻在大力美化帝王的英明並肯定其中所潛在的奴性文化觀念,這對國家的民主建設無疑是一種浸漬,這種做法對當今的影響是潛移默化且應該引起我們高度警惕。

  • 2 # 曹老師xixi

    你覺得影視劇有那麼高的內涵嗎?當然不排除有的導演確實有宣揚“奴性文化”,但是光是清宮劇有“奴性文化”嗎?

    “奴性文化”讓人學會低頭跪拜,學會逆來順受,這是中國自漢朝建立統一思想以來就開始宣揚的文化,弘揚孔孟之道,壓制百姓的思想,這就是“奴性文化”,尤其是到了南宋朝“程朱理學”的興起,直到明清封建專制的頂峰,就是中國“奴性文化”的頂峰。

    再說美化清朝帝王,首先人家是影視劇,你給搞人物造型搞的太醜,如何吸引觀眾的眼球?真搞一個麻子臉和金錢鼠尾,那還有幾個人看?那麼多電視劇,基本上每個電視劇對主要角色都進行的美化,難道光是清宮劇嗎?

    無非你的意思就是講,清宮劇現在多,為什麼那麼多導演拍攝清宮劇,為什麼現在滿遺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姜潮和麥迪娜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