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木石心志
-
2 # 鐵塔中凌雲
智慧家居的核心裝置是路由器,路由器做不好,有可能為別人做嫁衣。小米現在的路由器做得好嗎?總體而言,不盡如人意。
-
3 # 楊劍勇
先來幾組資料對比:
從營收規模來看,華為很難實現對小米的超越。
小米來自IoT智慧生活業務呈現翻倍增長態勢,2015年營收僅為50億元增長到2017年235億,三年增長4.7倍,到了2018年,前三季度289億元,全年有望超過350億,這一塊新興業務有望在未來幾年增長至1000億規模。
華為在這一塊則沒有詳細資料,只提到華為以HiLink連線為生態,目標創造100億美元流水。首先這個只是目標,此外,這個100億美元營收並非華為,而是加入HiLink生態的企業營收流水。
從各自生態連線規模來看:
小米IoT平臺連線了1.32臺智慧裝置,旗下人工智慧助手小愛同學激活了1億臺裝置。
華為 HiLink連線生態超過2000萬用戶。
從智慧音箱對比
Canalys資料顯示,小米智慧音箱2018年第一季度出貨量63萬臺,第二季度204萬臺,小米第三季度190萬臺,2018年前三季度累計出貨量為457萬臺。
另外,小米、阿里和百度在第三季度佔據了國內份額近九成,那麼華為智慧音箱還有機會嗎?顯然在這樣的競爭格局下,華為要想獲得大規模市場比較艱難。
物聯網戰略:小米擁抱AIoT,華為助力萬物智慧
小米已經開始全面擁抱AIoT,並將投入100億支援AIoT發展,這將是小米核心,也是支撐市值止穩關鍵所在,對於小米來說,面臨日益激烈的智慧家居市場,有望繼續保持這一優勢,推動營收增長,樹立投資者信心。
當然,華為整體物聯網戰略實力要強過小米,因小米物聯網戰略主要聚焦在智慧家居場景,但華為則覆蓋社會方方面面,以連線為核心的戰略要推動全球萬物智慧成為現實,而智慧家居僅是物聯網細分領域之一。
從整體物聯網戰略,華為遠遠勝於小米,只是在智慧家居方向,小米此前培育的生態鏈,目前初具規模,華為在智慧家居這條道路上屬於追趕者,僅我個人而言,這兩家智慧家居發展,我傾向於看好小米。
回覆列表
不過我認為這種看法確實有其可能性,但也並不全面。首先呢,目前小米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IoT運營商,這得力於小米自2013年以來持續幾年的佈局,這種規模優勢會在一段時間內持續為小米智慧家居的佈局提供幫助,同時也為阿里、華為等企業進軍智慧家居領域造成障礙,同時這種規模優勢也有可能會轉化為小米的技術優勢。
其次呢,這種觀點也沒有考慮到小米在智慧家居領域的研發投入,以及小米的決心,在1月10日紅米新品釋出會上雷軍曾表示“ALL IN AIoT”,這也足夠說明雷軍要拿下IoT市場的決心,今年小米還跟京東簽署了一份130億的戰略目標,同時小米目前超3000人的研發團隊,也會給自己的IoT佈局提供後續動力。
當然說起研發那能力,小米跟華為比確實缺乏幾個段位,這一點雷軍自然是心知肚明的,雷軍也不會坐以待斃。
總之在智慧家居領域呢,小米目前雖佔有一定的規模優勢,但未來的競爭格局仍然撲朔迷離,總體對小米來講可謂是危機重重,往前看智慧家居行業還處於探索期,往後看又有阿里、華為等奮起直追,對於一個全新的市場而言,第一個吃螃蟹的往往會成為炮灰,至於小米會怎樣,這一點就需要看在5G馬上到來的時候,小米又將如何維持和擴大自己的競爭優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