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遊戲人間7281
-
2 # 大森林151252635
古代的女子地位非常低下,從出生後就被視為別人家的人,嫁到夫家後才是真正有意義的歸宿,出嫁時,婆家為兒媳誰備一雙精美別緻繡花鞋,錦羅頭罩,踏入(麒麟在此)的大紅雙喜的洞房,從此刻起就意味著地位上的小主人,而孃家就此有傳統的不存在的家了,所以就有姑娘的出嫁潑出去的水的說法。這就是女子出嫁稱作于歸之喜。
另外,婆家紛紛道賀
他年待詠麟之趾
今日先歌雀有巢
繼而就有(玉燕投懷)弄璋之喜。(生男子)
(鳳脫高崗)弄瓦之喜(生女子)
例舉(鶯遷喬木)新居之喜,
一一一一一一?
-
3 # 樹德漢碩
于歸之喜,意思就是女子出嫁有家可歸了。親友有女出嫁去賀喜,送禮紅包上就常寫“于歸之喜”或“出閣之喜”,這是代表女子出嫁時專用的敬辭。“于歸”一詞可見於《詩經》。
《詩經/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有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譯成現在的說法就是:桃樹枝繁葉茂,燦爛桃花開滿樹。妙給女子出嫁了,高興地來到新家。桃樹枝繁葉茂,豐碩果實掛滿樹。妙齡女子出嫁了,快樂地嫁到夫家。桃樹枝繁葉茂,濃密枝葉遮住樹。妙齡女子出嫁了,幸福地住在婆家。《詩經》慣用比興,古人更習慣於藉助外部景物來表現要表現的東西。這首《桃夭》就藉助了對桃樹的描述來興喻一位妙齡女子即將出嫁的事。這“于歸”後人就借用來代表女子出嫁了,這也挺有詩意又文雅的。“桃花開”也成了替代男女愛情之美好與遇上愛情談上戀愛的代名詞了。女人出嫁,可有許多說法,去賀喜,可寫“于歸之喜”也可寫“出閣之喜”,“粉儀”等。
過去男尊女卑,女人如潑出去的水,只有嫁出去了才算真正有家,可以憑夫榮憑子貴。所以出嫁才稱“于歸”,出嫁是喜,就叫“于歸之喜”。中國是禮義之邦,是很重禮節的,更重禮儀用詞,“于歸之喜”就是一個女子出嫁時的禮義用詞,常會用於比較正式場合的一種禮節性的文字寫述方式,顯得含蓄文雅又富有詩意。
-
4 # 凡人jie有一死
“于歸之喜”應該指女子出嫁之喜。
出嫁叫于歸之喜,結婚叫花燭之喜,生子叫弄璋之喜。常用詞“之子于歸”。“之子”:之,這;子,古代兼指兒女,這專指女性後代;“于歸”:古代指女子出嫁。歸者,回也,古人認為,女子嫁到夫家,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回到了家,即,夫家才是一個女子的最終歸宿。
于歸之喜出處
1、《詩·周南·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指女子出嫁。
2、朱熹《集傳》:“婦人謂嫁曰歸。”
3、明代孫仁孺《東郭記·一妾》:“在閨中雙雙聚首,怕于歸不能相守。”
4、清朝李漁《蜃中樓·雙訂》:“他日于歸,不知嫁著甚麼男子,好生愁悶。”
5、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二幕:“我記得你還有一位令姐,怕已經于歸了吧?”
回覆列表
于歸之喜”應該指女子出嫁之喜。 來歷 倉庚于飛,熠耀其羽。之子于歸,皇駁其馬。 親結其縭,九十其儀。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 ——《詩經·豳風·東山》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詩經·周南·漢廣》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詩經·周南·桃夭》 羔羊執贄。玉帛有輝。 百兩集止。之子于歸。 宗姻風從。娣侄雲回。 祁陽顧之。煥其盈闈。 ——《贈顧驃騎詩 思文》 陸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