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曾經的過往歷歷在目
-
2 # 當今世界書
對多工的來臨,首先要有全域性觀點,只要利於全域性,於己有點損失也沒關係。比如執行任務,那事事關全域性,這時老父病重,彌留之際想見兒子一面,可自己抽不開身。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忠孝不能兩全。第二要抓主要矛盾 ,哪些任務緊急就先辦,次要的往後放放。第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辦公室桌上的記事本要勤記,動筆除了記事外,還有一個好處其實是在給多工排座次,為完成全域性任務作規劃。這也是預則立,不預則廢。第四對每個任務要有取乎其上的思想,標準定的高,任務才能完成得漂亮。
-
3 # 認知框架
要回答這個問題,要從【人是怎麼思考的】這個視角入手
丹尼爾·卡尼曼在"思考,快與慢"這本書中,闡述了關於思考的兩個系統。
系統1
系統2
系統1=快思考, 無須計算、基本不耗能量,並行多工,能直接做出反應,反應比較快
系統2=慢思考、要計算、耗能量、序列單任務,要經過模擬推理才能做出反應,反應比較慢
任務要按照型別進行劃分任務可以分成兩類
一類是需要計算,需要模擬推理的
一類是不需要計算,無須模擬推理
把不需要計算,無須模擬推理的任務組織在一起,並行做。這是利用【系統1】並行多工的特點,把這些任務批次解決。
把需要計算,需要模擬推理的任務,也組織起來,這類任務,只能序列做,完成一個任務之後,再開始另一個任務。這是利用【系統2】序列單任務的特點,把這些任務序列做。這類任務不適合並行去做,並行去做這類任務,怎麼都做不成。
舉一個例子任務1:看電視
任務2:計算36*67
任務3:打電話
任務5:計算一個酒瓶的體積
任務6:制定一個商業計劃書
在這些任務中【 任務1、任務3、任務4】可以組織在一起,並行做,因為這些任務,都不需要計算,不需要模擬推理。
而【任務2、任務5、任務6】,需要序列做,一個任務完成之後,再去開始另一個任務。
怎樣提升提高多工的協調能力從而可以做更多事呢?重要一點就是要去利用【系統1=快思考】和【系統2=慢思考】的特點。利用這兩者的特點去把任務分類,然後重新組織。有些任務適合並行做,集中起來消滅。有些任務適合序列做,只能一個一個來。一天任務量的瓶頸,就在於那些需要序列做的任務。
注意的地方序列任務,如果並行去做,就會大大降低效率。
比如你做任務2【計算36*67】,計算了一半,這時你又切換到任務5【計算一個酒瓶的體積】,你在做任務5時又切換到其它【序列任務】,最終會導致所有的任務都無法完成。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張圖
回覆列表
提升多工的協調能力從而可以做更多的事,你既然提出了這個問題,那就是說明了你對多工的工作的認同,並且對於多工的完成的質量表現出來積極的態度,這個都是個好現象。對於工作認真負責的人 體現出來的就是領導的信任,同事間相互幫助。這樣的工作環境也很好,同時對於你自身工作的狀態提升也有很大的幫助,少點勾心鬥角,生活狀態也就好了。
至於你自身條件想要對於工作能力在提升,我不是文化人,知道的不多,簡單地說吧,多讀書多學習,平常對於工作不懂的地方要做到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多看多做點,把工作中容易犯錯誤的牢牢記住,同樣的錯不能有第二次。
你其實已經很好了,還能懷著一顆學習的心,你肯定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