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路有娃
-
2 # 佩奇姐姐在重慶
小朋友犯錯是不可避免的 關鍵是我們得讓他們從中學到東西並且而且還要耐心
我覺得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先了解事情的經過
第一個問題就是發生什麼事情了?這個問題看起來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許多成人碰到突發狀況時,會習慣性地先下判斷: 「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會打你。」 「一定是你做錯事,老師才會處罰你。」 如果我們不讓孩子從他的角度說說事情的經過,很可能冤枉孩子。況且,讓孩子有機會說話,即使真的是他的錯,他也可能在回憶中反省錯誤,為自己有機會辯解而比較甘心地認錯。
瞭解小孩的感受
第二個問題就是寶貝你的感覺是什麼?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希望有個人傾聽。一旦說出來,哭一哭、罵一罵,心情就會好很多。
何況是我們的小孩呢?
得讓孩子的情緒有個出口,抒發之後才有助於更好地解決問題。
瞭解小孩的想法
第三個問題就是 你想要怎麼辦呢?這時候不論聽到什麼,都暫時不要做批評或判斷。
不要急著教訓他,耐心聽ta說完。
讓孩子自己檢視
第四個問題就是 這些方法的後果會怎樣?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會驚訝地發現,大部分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後果。
這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溝通機會,但是要避免說教,需要的只是陳述事實。
總之呢你
一定要相信你的小寶貝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小孩
作為家長得有這種自信的
-
3 # 東北李一碗
小孩子犯錯你說些大道理給他聽,你認為聽得進去或聽得懂嗎?曾經我的孩子犯錯都是媽媽一頓訓斥,可能當時有效果孩子嗯啊答應你,但是孩子的心理會有點牴觸或小叛逆,最重要過兩天給忘記的渣都不剩哈,後來,孩子犯錯時寶爸抱起來摸摸頭或者親親臉頰溫和簡單對孩子說,下次不要再範這種錯誤了,這種行為很不對,顯得你多不乖,此刻孩子也會嗯啊的答應,家長給一句,你真棒! 孩子印象深,並且不牴觸。 當然有時候恩威並施,紅白臉一起出動!
分享經驗
做法一:比如孩子不小心打壞陶瓷茶杯,家長需要先按耐住一觸即發的情緒,告訴孩子,“寶貝,這個是陶瓷的,很容易碎的。它只能輕輕地拿在手裡喝茶用,你的玩具就可以由你隨便玩弄。壞了多可惜啊,以後喝茶就只能用碗了,不方便啊。”
做法二:比如說孩子摔壞了你的手機,這樣說:“媽媽錯了,沒有認真聽你說話。你是不是想讓媽媽陪你一起玩啊?你生氣是應該的,但是表現方式有點極端。你可以跟媽媽搶走手機,或者摔毛絨玩具,達到引起媽媽注意的目的就行。破壞物品這習慣不好;遇事動腦子想辦法,摔東西不管用!”
溝通思路孩子犯錯家長不要過於惱怒,“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大人都做不到十全十美更何況孩子呢?選對溝通方式、採用正確的說話技巧,從這三方面著手:
一、認知 心平氣和的解釋事件全過程,讓孩子明白自己哪裡錯了,以及分析錯的原因、會導致的後果等。
二、相互表達 先讓孩子表達自己聽完後的感受,提問不明白的地方;然後家長再真實的表達感受,比如:“關於你的錯誤,媽媽很傷心;以前你無知,現在媽媽給你講清楚了,就不要再犯相同的錯誤了。否則媽媽會更傷心的。你能做到嗎寶貝?”
三、擁抱孩子 孩子這時候也是提心吊膽,既害怕你的批評,也害怕自己的錯誤造成嚴重後果。所以家長這時候最好拉一下孩子的手,或者擁抱一下孩子。這樣做的好處有兩個:①孩子得到安慰,不至於太害怕;②孩子不會太無助,更信賴家長。
最後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孩子的錯誤需要家長循序漸進的加以引導和糾正。切記不要過度批評或懲罰;也不要聽之任之釀成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