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縱使一夜風吹去
-
2 # 青言論史
這個問題恰好說反了——在中國歷史上,後宮掌權不但不是顛撲不破的規律,反倒是不那麼特別常見的現象,反而更像是一種權宜之計而已。
中國歷史上,大規模由后妃及外戚掌權的朝代,其實只有漢朝。兩漢確實出了不少厲害的太后和外戚,比如呂雉、王政君、衛青、王莽等。但是,後宮的全盛時代,也就到此為止了。
漢朝以後就是持續近四百年的魏晉南北朝,這是一個巨大的亂世,男人們尚且要爭個你死我活,就更沒有女人們什麼事兒了。縱觀這四百年的歷史,稱得上有影響力的皇后只有三個:賈南風、馮太后和胡太后,其中除了馮太后以外,剩下兩個名聲還都比較臭。
此後的隋朝,也不存在後宮干政的問題。此後的唐宋元明清,後宮干政也不是常態,真正出名的,也不過就是武瞾、劉娥、高滔滔和慈禧數人而已。整個明朝甚至都沒有一個能控制朝局的太后出現過(李太后並不算)。
實際上,無論是太后、外戚還是宦官,都有一個重要的特點,那就是他們本質上是皇權的分支。因為按照帝國的體制來看的話,皇帝是當家者話事人,但是他根本沒有那麼多精力和能力來應對帝國那麼多的官僚。因此,皇帝和官僚的博弈裡,他本質上甚至還是弱勢一方。
因此,為了加強皇權,皇帝就必須去找外援。外援不可能從朝臣裡頭出現,那就只能找非常規力量。因此,皇帝的老婆、外家甚至是奴僕,都被他拉過來一起對抗起了大臣起來。
而這一切都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朝政穩固,大家都認你這個老大。這就是為什麼只有在朝政絕對穩固的朝代如漢、唐、宋能出現女子干政的原因。如果在亂世如魏晉南北朝,賈南風和胡太后那樣的就直接身死國滅了。也只有在政局穩定的時候,才能有馮太后這樣的賢后出現。
-
3 # 大神曹84
後宮掌權,並不能說是規律,它可以說是一定時期內政治發展達到一定程度,所出現的一種偶然現象。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後宮掌權的出現的原因。無外乎這麼幾個方面:
1.皇帝寵幸後宮,本著愛屋及烏,同時大力提拔后妃的家人親屬,逐漸形成外戚勢力團體。
2.皇帝自身比較懦弱,在政治鬥爭中,需要有一支能夠幫助自己的政治力量,這個時候,出於人之常情,就會把目光放到自己的親戚,以及後宮皇后嬪妃的親屬中去,畢竟沾親帶故,互相幫忙起來也好說話,這樣也逐漸形成外戚勢力,度過蜜月期以後,皇帝開始發現,外戚勢力成為他新的阻力。
3.皇帝出於政治平衡的目的,故意培養了幾方勢力,互相制衡。這個出現最多的是在明清。皇帝往往培養宦官,朝臣,在黨爭中鞏固自己的權力。但是明朝一朝,幾乎沒有後宮掌權發生。這也與明朝開國,朱元璋定下的國家制度有關,內閣權力達到頂峰,形成的往往都是內閣與宦官之間的鬥爭。
後宮掌權的發生,無外乎這麼幾個原因,但目的往往也是為了皇帝加強自己的統治,只不過在扶植外戚勢力的過程中,後期難免出現權力過大,無法控制的局面。
後宮掌權,可以說始自漢朝,呂后專權。唐朝達到頂峰,有武則天稱帝,韋后效仿武則天,可惜沒有成功。清朝出現了孝莊垂簾聽政,但其作用是積極的。清末慈禧太后聽政,這個就很尷尬了,這老太太當政全憑個人喜惡,實在是沒有呂后,武則天,孝莊等人的政治天賦。
-
4 # 小人物沉住氣
明朝吧,不存在這個問題。後權源於皇權,但明中後期的皇帝基本上都沒什麼太大的權利,所以這個問題也就不存在了。主要問題不在於後宮,而在於皇帝吧。如果皇帝繼位的時候還小,那就很容易出現這個問題。還有就是後宮的家族勢力太大也是後宮當政的原因。
回覆列表
你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成立。秦朝和隋朝就不存在後宮掌權的情況。
後權和外戚權都是來自於皇權,後宮掌權的情況一般都是先皇早逝、新主幼小或者皇帝本身性格懦弱、才能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如果沒有這樣的前提,後宮是無法掌權的,說白了就是取決於皇帝本身。
因此,後宮掌權這種特殊情況不是必然的,根本達不到“規律”這一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