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殤啟上神
-
2 # 童蒙藝術
適逢廣西侗族婚禮迎親隊伍。人生有時就是這樣,不經意地遇見一朵花、一座橋、一幅對聯、一場婚禮,都在不停地告訴你,緣分天註定。於千山萬水間,於千萬人中,不早不遲,剛好遇見你。
衣鞋住行婚,喪綾羅農工,十類作嫁妝,迎親隊伍排出十里長;侗族人的傳統婚俗,女兒剛成年,母親就要織好做嫁衣的布料;
流傳「無銀無花不成姑娘」的老諺語,女孩們從幼年起,長輩就已開始為她們準備盛裝。
是日,接親這天,快到新娘家時,被丈母孃和朋友半路攔住。要他們對唱攔路歌,唱贏了才能過去。幾個回合下來,男方實在沒轍,只能放鞭炮認輸,最後婚車總算是能過去了。
一幕幕的場景,倍感傳統文化習俗本身就是一種最樸實的生活模樣。祝福他們吧!
傳統的侗族婚禮一般分為三天進行,這三天時間裡,活動豐富,熱鬧非凡,其中以“迎親”和“回門”儀式最為隆重。
早在婚禮開始之前,寨子裡的人們早就已經忙活了好幾天。全村大大小小都在這場婚禮出力,男人們忙著殺豬切肉,女人們則負責張燈掛彩。整個寨子裡歡騰一片,彷彿這是一場屬於所有人的狂歡。
熱鬧的人群中,有一群來自千里之外的都市人,他們也連夜專程趕到了這裡,只為了親眼看一看這場古老而獨特的婚禮。
傳統的侗族婚禮一般分為三天進行:第一天“迎親”,男方到女方家迎接新娘;第二天“回門”,新人帶著彩禮隊回到孃家;第三天則繼續宴請賓客,將酒和米肉等禮物,分贈給前來幫忙的朋友。
但據說,在黔東南眾多的侗族村寨裡,黃崗是唯一一個在晚上“迎親”的地方。比起白天結婚的歡樂喜慶,他們的迎親儀式,更充滿著古老而神秘的氣息:新人們手撐紅傘,行走在黑夜之中,醉酒的“引路人”則高舉火把,為長長的送親隊伍開道引路...
肯亮的表哥告訴我們,黃崗夜晚迎親的習俗,源於一個古老的故事:“以前有人想要搶別人的新娘子,就特意把迎親的時間定在了晚上,他們設計把引路人灌醉,便成功的在迎親途中搶走了新娘...”
而當年這件"不那麼光彩”的事,被樂觀的黃崗人巧妙的化作了習俗,成為了一道最獨特的文化景觀。直到今天,他們還堅守著其中一個頗有意思的細節:“引路人不醉酒,新娘子就絕不能踏出家門。”
於是“引路人”便成為了一場迎親中最重要的角色。只有在村中具有聲望,且擁有一兒一女的人,才有資格擔起這項“特殊”的任務。當然,他還得酒量好。
迎親當晚,為了能早早的將新娘接回家中,新郎只有不停的派親友前來與其斗酒。無數碗米酒配上無數首侗歌, 正式的儀式還未開始,新娘家中早已是一場酒的狂歡。
等引路人終於有了些醉意,這場“迎親”才算真正的開始。他一手抱紅被,一手在黑暗中高舉火把。新郎新娘則撐上紅傘,手提飯甑、豬肉等吉物,緊跟在搖搖晃晃的引路人後面...
一路上,長長的送親隊伍歡呼歌唱, 禮炮升空,鞭炮不斷,寧靜的村寨頃刻間全部沸騰了起來…
其實從肯亮家到新郎家,只有短短的幾里路。
但在黃崗人的眼裡,這些繁複的步驟卻一點也不能少。因為只有接受過虔誠莊重的洗禮,新人們才能真正得到神的庇佑和祝福。
回到新郎家後,寨子裡的老法師便會開始為這對新人祈福。至此,這場獨特的迎親儀式 才算是漸漸進入了尾聲。
夾雜在熱鬧的人流中,我們這群外鄉人,卻顯得比寨子裡的人更為激動。
不僅僅是因為趕上了這場難得的侗族婚禮,更是因為,如此古老而傳統的儀式,已經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
對於城裡的人來說,”現代婚禮“就像是一場精心排好的演出。我們穿著西式的婚紗行禮,又換成中式的紅服敬酒,不知到底哪一樣才是我們應有的樣子。也許,唯有偶爾在這樣真實的民俗體驗中,我們才不會覺得自己在配合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