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櫻_Mm

    介子推:有功於晉公.但是不貪功、豐嘗,幹願意作老百姓!!心安理得!不受榮華不受驚!介公:心剛直不曲!!!千古留名!!

  • 2 # 側畔流深

    今天更需要介子推精神。

    介子推核心精神有三:

    一是忠誠。大家都知道“割股奉君”的故事。相應的是現在的社會有個極度自由的就業環境,我們提倡自由,鼓勵創新,更渴望在提升自我素質和能力的基礎上能夠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始終堅守,從而創造一個屬於大家的共同財富和精神,在這個過程中,相信每個個體收穫的不僅僅是一點生活資本。風流人物從無閒暇計算眼前利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認為價值是勞動生產力的總和,所以保有了勞動生產力、團隊效率,能夠適應社會需求,小到團隊,大到政黨就會生生不息,前途光明。現在社會生活中過於鼓吹個性自由,以致崇尚眼前利益,見利思遷,殊不知人的一生往往只能幹好一件事,在不斷的攀比、攀富過程中磨耗掉了自己的青春,到頭來一事無成,成了孤家寡人,追悔莫及。

    二是淡泊名利、保持獨立的人格。不求回報的付出往往才能收到最大的回報,時間和人心最終會偏愛真心對人、勇於擔責的人。甘當幕後英雄,激流勇退,先憂後樂,不處臺前,是多麼偉大的品質!幸福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計較的少,甘於平淡,守住清貧,才能守住做人的底線,否則慾望膨脹,越格享受,最終遭至自取其辱乃至身敗名裂,那些貪慕虛榮的、賣老資格的、貪汙受賄的都屬此流,應深引為戒!

    三是恪守孝道。中華文化數千年來以孝治天下,百善孝為先,鴉有反哺,羊有跪乳。箇中意義已毋須多言。孝道凝聚了人性的光輝,必須嚴肅傳承加大力弘揚,匹夫有責!那些虐待父母、不以啃老為恥、缺少自我約束和奮鬥精神的人應該汗顏了!

  • 3 # 聽雪堂主人

    介子推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大臣,因追隨流亡的公子重耳在國外十餘年,不管任何艱難困苦,對公子重耳不離不棄。據說,一次流亡途中重耳因長期食不果腹,營養不良,被餓得奄奄一息時,重耳出於本能唸叨著要吃肉,素食都沒有,那裡還敢奢望吃肉。忠心耿耿的介子推急中生智,偷偷從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煮了給重耳吃。既救了他的命,又接了他的“饞”。這事自然不能一直瞞住重耳,活過來的重耳知道肉的“採購”渠道後,感激涕零,銘於五內啊。後來,重耳在父王駕崩後,在秦國和追隨者的支援下,回國奪取王位,是為晉文公。他勵精圖治,在他的努力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重耳是一位知恩圖報的君主,他繼位後,大大封賞追隨他的功臣。別人都受了封賞,獨獨不見介子推,這讓晉文公重耳也很納悶,派人四處尋找,有人發現了線索,說介子推帶著老孃躲進了綿山,隱居山林,只想安靜的奉養老母。因為他無意與功名利祿,也不圖重耳回報當你的救命知恩。重耳派去勸導的人都無功而返,有人出主意讓放火燒山,留一處可以出逃的路線,但水火無情,不好控制,加上介子推堅決不想出山,竟然母子二人被活活燒死在山裡。悲劇發生後,重耳很傷心,更後悔。為了緬懷這位忠臣和賢臣,晉文公下令在介子推母子死難日全國禁止菸灰,也就不讓生火做飯,家家吃涼的,冷的食物,這個起源於晉國的規定,逐漸擴散到其他諸侯國,演化為寒食節。

    介子推的精神是否需要在當代繼承和發揚光大,這要從其精神實質上來辯證分析。

    概括起來,我認為介子推精神有以下幾點:第一,忠誠可靠。忠誠可靠是一個人立足社會最大的法寶。介子推忠於重耳不能簡單理解為忠誠於主子或領導,後來的事實證明,他絕無所圖,行為純粹,彌足珍貴。第二,淡泊名利,志趣高尚。這一條不須贅述。第三,事親至孝。他隱居的目的,既不是矯情,沽名釣譽,又不是待價而沽。而是單純出於安靜的侍奉老孃,就跟當年就重耳一樣,沒其他雜念,沒其他多想。第四,有功遂身退的人生智慧。雖然晉文公是一位重感情的人 ,是一代明主,但介子推的急流勇退的做法,在古代功臣裡也是個例,能做到這一點的,大概就是范蠡、張良等幾位而已。

  • 4 # 雲尚蠻夷

    至少是不孝,為了名,讓母親跟著自已燒死。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就算母親願成全兒子,自己也是萬不能做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年級的孩子怕寫作文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