斛包,是用一種槲葉,包上黍米,煮出來的美味佳餚。槲包極具地域特色,因為豫西一帶只有盧氏、魯山、欒川、西峽等少數縣的山上才長這種槲葉。槲葉在上世紀90年代曾出口日本,經脫水後作為食品包裝材料,很受歡迎。三門峽五縣市區,只有盧氏人吃槲包。
槲葉是豫西山上長的一種灌木葉子,和樺櫟樹、青岡樹的葉子有點相似。每年春天發芽,端午節前,槲葉成熟了,發出濃郁的香氣。人們上山採來,讓它陰乾,就去掉了生澀氣。然後包上黍米,煮熟就成了槲包了。槲葉在樹上時,質地稍堅硬,採下來經過一段時日的熟化,就變得柔韌了。拿它包上黍米,再放到鍋裡一煮,槲葉那特有的香味,和黍米的香味結合起來,愈加沁人心脾。
包槲包必須用小米。小米是中國最早的糧食了,它分兩種,一種是飯小米,就是燒湯用的,一種是粘小米,有粘性,專門用來蒸吃或包槲包用。還有一種黍子,顆粒比小米大,也很具粘性,用它包的槲包也很好吃。
著名教育家、翻譯家曹靖華先生曾寫過一篇散文:粽香飄飄憶當年。他文中所說的“粽”就是指家鄉盧氏的槲包。曹老為何不寫“槲包”而寫“粽”呢?因為寫“槲包”,很少有人知道是什麼東西。他說,他走遍全國,沒有見過槲包,也沒有聽說過。看來,只有我們這裡有槲包了。
端午節吃粽子,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伏牛深山的人卻是以吃槲包來紀念屈原的。
斛包,是用一種槲葉,包上黍米,煮出來的美味佳餚。槲包極具地域特色,因為豫西一帶只有盧氏、魯山、欒川、西峽等少數縣的山上才長這種槲葉。槲葉在上世紀90年代曾出口日本,經脫水後作為食品包裝材料,很受歡迎。三門峽五縣市區,只有盧氏人吃槲包。
槲葉是豫西山上長的一種灌木葉子,和樺櫟樹、青岡樹的葉子有點相似。每年春天發芽,端午節前,槲葉成熟了,發出濃郁的香氣。人們上山採來,讓它陰乾,就去掉了生澀氣。然後包上黍米,煮熟就成了槲包了。槲葉在樹上時,質地稍堅硬,採下來經過一段時日的熟化,就變得柔韌了。拿它包上黍米,再放到鍋裡一煮,槲葉那特有的香味,和黍米的香味結合起來,愈加沁人心脾。
包槲包必須用小米。小米是中國最早的糧食了,它分兩種,一種是飯小米,就是燒湯用的,一種是粘小米,有粘性,專門用來蒸吃或包槲包用。還有一種黍子,顆粒比小米大,也很具粘性,用它包的槲包也很好吃。
著名教育家、翻譯家曹靖華先生曾寫過一篇散文:粽香飄飄憶當年。他文中所說的“粽”就是指家鄉盧氏的槲包。曹老為何不寫“槲包”而寫“粽”呢?因為寫“槲包”,很少有人知道是什麼東西。他說,他走遍全國,沒有見過槲包,也沒有聽說過。看來,只有我們這裡有槲包了。
端午節吃粽子,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伏牛深山的人卻是以吃槲包來紀念屈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