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978約定
-
2 # 風晴君
關於楊貴妃的死因,歷史上有多個不同的說法。目前較為普遍的說法是楊貴妃在安祿山叛變中死於馬嵬坡。
具體解釋:
《舊唐書》卷五一講,安祿山反叛,玄宗等逃離長安,途徑馬嵬坡時,賜死楊貴妃,並葬於此地。玄宗後來自蜀地重返京都,念及舊情,密令改葬。當挖開舊冢時,發現“初瘞時以紫褥裹之,肌膚已壞,而香囊仍在……”
因為楊國忠的錯誤決策,本該固若金湯的潼關天險被叛軍很快就攻破,長安城危在旦夕,玄宗驚慌,連夜帶著楊貴妃和皇宮禁衛軍以及一部分文武大臣逃往四川,跑到馬嵬驛的時候已經是第三天中午了,眾將士又飢又餓,心裡滿是怨氣,正好看到楊國忠和吐蕃人在一起,於是就大喊“楊國忠勾結胡人”衝上去將他亂刃分屍,參與譁變計程車兵越來越多。
傍晚的時候大批士兵包圍了玄宗和貴妃所在的驛站,龍武大將軍陳玄禮來見玄宗,對他說道“士兵們情緒激動之下殺死了宰相楊國忠,現在心中憂懼,害怕您秋後算賬,所以想請您殺死貴妃”玄宗回道“這都是我的過錯,與貴妃無關”士兵們不從,堅決要求處死楊貴妃,不然就不再跟隨玄宗去四川了。眼看著一場更大規模的譁變就要出現,玄宗無奈,只能向將士們妥協,含淚殺死了楊貴妃。
《新唐書》中的記載與《舊唐書》大致相同,由此可見,楊貴妃確實死於馬嵬坡。後人傳說貴妃沒死,可能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
-
3 # 沉默141703567
現在一般都是這樣的說法:逃難途中,
將士們認為楊國忠的專權和唐玄宗專寵楊貴妃釀成安史之亂,殺掉了楊國忠,要求唐玄宗殺掉楊貴妃,唐玄宗怕引起兵變,由高力士縊死楊貴妃!
-
4 # 希望星晨58298869
誠謝悟空邀請:首先肯定地回答你,馬嵬驛兵變時楊貴妃“縊殺不死”和“掉包計”都是不可能的,僅僅是一種推測。在當時的情況下,楊貴妃插翅難逃、必死無疑。活埋沒有證據.但究竟是怎麼死的,需要商榷:1.我們先來看以詠史詩聞名的唐代詩人劉禹錫(772年—842年)的《馬嵬行》中的詩句,“貴人牽帝衣,低迴轉美目,風日為天暉,貴人飲金屑”。據此“飲金屑”即吞金而亡,粉妝玉琢的美女不得不死的時候,為留下全屍選取吞金而亡,可能性不是沒有.2.其次來看看杜甫(712年-770年),他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在他《哀江頭》一詩中感慨:“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汙遊魂歸不得”,死後有“血汙”,這樣以來縊死與吞金就顯得蒼白無力。因為這二種死法都不可能有血汙.
3.再來分析李益(約750—約830)的詩:“血洗託君蓮花血”、“太真血染馬蹄盡”。什麼叫“血染馬蹄盡”?他的表達很明確,楊貴妃死於亂刀之下,鮮血流淌,沾染了馬蹄.哪一種身靠譜?我們來分析一下:
由於宰相楊國忠(楊貴妃的堂兄)與安祿山的矛盾深化,導致了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只好攜帶朝庭逃亡,又由於楊國忠與太子李亨(後來的肅宗)有根深蒂固的矛盾,最終使楊國忠被殺。殺死了楊國忠的眾將士為防止日後楊貴妃秋後算帳,紛紛要求玄宗殺死楊貴妃.相信好色的玄宗一定經過了痛苦和激烈的思想鬥爭,最後作為政治家認準“眾怒難犯”,陷入四面楚歌境地而無人伸手攙扶的他別無選擇,只好 聽之任之.怒不可遏的眾將士一定爭先恐後地向這個如花似玉的紅顏禍水紛紛舉起了屠刀,所以,我相信是死於亂軍之中、亂刀之下.安史之亂歷經的時期為公園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以上三人儘管都是唐代詩人,但劉禹錫稍晚,也就是說他懂事時,安史之亂已經過去十多年了;而杜甫與李益就生活在安史之亂這個年代,可以說是安史之亂的見證人,所以他的倆的話比較可信;而二人一個共同認識為:楊貴妃死時身上帶有血汙.因而,我認為被亂軍砍死最為可信.
-
5 # 1978約定
將士們認為楊國忠的專權和唐玄宗專寵楊貴妃釀成安史之亂,殺掉了楊國忠,要求唐玄宗殺掉楊貴妃,唐玄宗怕引起兵變,由高力士縊死楊貴妃!
-
6 # 風晴君
關於楊貴妃的死因,歷史上有多個不同的說法。目前較為普遍的說法是楊貴妃在安祿山叛變中死於馬嵬坡。
具體解釋:
《舊唐書》卷五一講,安祿山反叛,玄宗等逃離長安,途徑馬嵬坡時,賜死楊貴妃,並葬於此地。玄宗後來自蜀地重返京都,念及舊情,密令改葬。當挖開舊冢時,發現“初瘞時以紫褥裹之,肌膚已壞,而香囊仍在……”
因為楊國忠的錯誤決策,本該固若金湯的潼關天險被叛軍很快就攻破,長安城危在旦夕,玄宗驚慌,連夜帶著楊貴妃和皇宮禁衛軍以及一部分文武大臣逃往四川,跑到馬嵬驛的時候已經是第三天中午了,眾將士又飢又餓,心裡滿是怨氣,正好看到楊國忠和吐蕃人在一起,於是就大喊“楊國忠勾結胡人”衝上去將他亂刃分屍,參與譁變計程車兵越來越多。
傍晚的時候大批士兵包圍了玄宗和貴妃所在的驛站,龍武大將軍陳玄禮來見玄宗,對他說道“士兵們情緒激動之下殺死了宰相楊國忠,現在心中憂懼,害怕您秋後算賬,所以想請您殺死貴妃”玄宗回道“這都是我的過錯,與貴妃無關”士兵們不從,堅決要求處死楊貴妃,不然就不再跟隨玄宗去四川了。眼看著一場更大規模的譁變就要出現,玄宗無奈,只能向將士們妥協,含淚殺死了楊貴妃。
《新唐書》中的記載與《舊唐書》大致相同,由此可見,楊貴妃確實死於馬嵬坡。後人傳說貴妃沒死,可能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
-
7 # 沉默141703567
現在一般都是這樣的說法:逃難途中,
將士們認為楊國忠的專權和唐玄宗專寵楊貴妃釀成安史之亂,殺掉了楊國忠,要求唐玄宗殺掉楊貴妃,唐玄宗怕引起兵變,由高力士縊死楊貴妃!
-
8 # 希望星晨58298869
誠謝悟空邀請:首先肯定地回答你,馬嵬驛兵變時楊貴妃“縊殺不死”和“掉包計”都是不可能的,僅僅是一種推測。在當時的情況下,楊貴妃插翅難逃、必死無疑。活埋沒有證據.但究竟是怎麼死的,需要商榷:1.我們先來看以詠史詩聞名的唐代詩人劉禹錫(772年—842年)的《馬嵬行》中的詩句,“貴人牽帝衣,低迴轉美目,風日為天暉,貴人飲金屑”。據此“飲金屑”即吞金而亡,粉妝玉琢的美女不得不死的時候,為留下全屍選取吞金而亡,可能性不是沒有.2.其次來看看杜甫(712年-770年),他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在他《哀江頭》一詩中感慨:“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汙遊魂歸不得”,死後有“血汙”,這樣以來縊死與吞金就顯得蒼白無力。因為這二種死法都不可能有血汙.
3.再來分析李益(約750—約830)的詩:“血洗託君蓮花血”、“太真血染馬蹄盡”。什麼叫“血染馬蹄盡”?他的表達很明確,楊貴妃死於亂刀之下,鮮血流淌,沾染了馬蹄.哪一種身靠譜?我們來分析一下:
由於宰相楊國忠(楊貴妃的堂兄)與安祿山的矛盾深化,導致了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只好攜帶朝庭逃亡,又由於楊國忠與太子李亨(後來的肅宗)有根深蒂固的矛盾,最終使楊國忠被殺。殺死了楊國忠的眾將士為防止日後楊貴妃秋後算帳,紛紛要求玄宗殺死楊貴妃.相信好色的玄宗一定經過了痛苦和激烈的思想鬥爭,最後作為政治家認準“眾怒難犯”,陷入四面楚歌境地而無人伸手攙扶的他別無選擇,只好 聽之任之.怒不可遏的眾將士一定爭先恐後地向這個如花似玉的紅顏禍水紛紛舉起了屠刀,所以,我相信是死於亂軍之中、亂刀之下.安史之亂歷經的時期為公園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以上三人儘管都是唐代詩人,但劉禹錫稍晚,也就是說他懂事時,安史之亂已經過去十多年了;而杜甫與李益就生活在安史之亂這個年代,可以說是安史之亂的見證人,所以他的倆的話比較可信;而二人一個共同認識為:楊貴妃死時身上帶有血汙.因而,我認為被亂軍砍死最為可信.
回覆列表
將士們認為楊國忠的專權和唐玄宗專寵楊貴妃釀成安史之亂,殺掉了楊國忠,要求唐玄宗殺掉楊貴妃,唐玄宗怕引起兵變,由高力士縊死楊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