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啟量投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延伸一下:如果交易能賺錢,交易員用自己的資金做交易豈不是可以賺很多錢嗎?為什麼還要上班?為什麼還要工作?為什麼還要幹各種各樣的事情?在家裡躺著賺錢難道不好嗎?

    這是很多人的想法,實際上這個想法挺無聊的。

    聽過科斯定律麼?

    誰用的好,就歸誰。資源總是會流入最擅長使用它的人的手裡。

    假如一個量化交易員的策略穩定,他的盈利能力很強。但是,他剛開始起步,他只有100萬。要知道,所謂的穩定只是相對而言的,再好的量化策略也有不利期,回撤期。而越專業的量化交易者,越注意風險控制。所以,他自己的錢,他可能只會用其中的部分倉位去交易。

    專業的交易員不會拿自己全部的身價去滿倉梭哈的。

    那麼,我們假如他年化可以達到40%,他自己在家一年能賺多少?40萬而已。還要生活花銷,他能剩下多少?

    這個時候,有個人說,你做的這麼好,我給你1000萬,虧了算我的,賺錢我們倆分。他接受麼?換成是題主,你接受不?

    他本來花5年能賺到200萬,現在可以有機會一年完成。

    他越做越好,想找他交易的人越來越多,他註冊了一家公司,僱幾個員工,成立個私募。運作更多的資產。這不比自己貓在家裡只會做個交易要好的多麼?

    強者恆強,強者有一顆做大做強的心。

    交易能力越強的人,資金越會慢慢的向他靠攏,他就會越做越大。

    各位覺得呢?

  • 2 # 天承資本

    這個問題的本意應該是:好的模型自己用賺錢都有花不完的錢何必去上班呢?

    地球上任何量化模型都是有一定的生命週期,在不等比例的情況下,越大的資金越能承受大的風險。

    量化模型,不管是基於TB,MC,或者自己獨立開發的有API介面的交易軟體,其本質和一般的交易軟體沒有多大區別,只是多了很多東西,或者是資金控制(倉位)分配合理性提高了,風險承受能力更高了。

    任何相對好的模型的回測都是基於歷史資料的,誰都不能保證後面行情的吻合性。

    量化的本質是賺取更多的錢,如果有好的量化模型,在時間對等的情況下,越大的資金越能賺更多的錢,自己沒有風險,又能賺更多的錢,做的好的話名利雙收(反正量化核心東西自己都知道)做的壞了也沒有太大損失,做壞了反而能透過平臺不斷變換最佳化自己的策略,只是換個地方看電腦而已,這麼好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 3 # 捏伐牢沃特

    是的。假如策略有效,的確是這樣的。但任何策略都是有條件的,目前的情況是一些策略或邏輯,在面臨市場條件變化的時候,往往缺乏對條件自變數的應變能力,所以業績表現也經常出現一定的離散回撤或不穩定,這在海外歐美市場,包括華爾街也普遍存在著。

    另外,公募類的基金一般都要求保持相當的組合頭寸比例,這在市場上是相對吃虧的,同時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上,無論是個股還是指數,週期性的波動表現特徵又是比較強烈的,因此對於不能在主動管理方面表現更自由的基金組合來說,是相對被動的。

    當然標題的假設中,還存在另外一個可能,那就是設計這個模型的人,也許真的是沒錢了,也缺乏融資能力,因為但凡深究於交易且有所悟的人,往往會經歷痛苦的失敗,例如客戶違約甚至賬戶爆倉等等,不經歷多次的失敗是不會造就成功的,同時這類人的性格或個性,也可能存在並不善於營銷和交際的能力,因此很有可能會出現,即便是真的有本事,就是沒有辦法付諸實現的那種殘酷現實,所以若有一個類似的平臺能提供實驗資金和完整規範的投融資體制,讓那些真有本事的人能實現價值和理想,也許那不僅僅只是一個創新的嘗試,就行業和人生意義來說,應該也是價值不菲和功德無量的。

  • 4 # 雲瑞豐禾

    做交易無論使用的是什麼方法都沒有絕對完美的一勞永逸的方法。如果這個交易員有足夠的自有資金,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他一定會自已做的。做交易難在心態控制,這一關過了,之後的路才有希望。

  • 5 # 外匯交易者平平

    哇咔咔!好經典的問題,直透技術派交易盈利的根源!居然只有我一個人收藏?看來我真的是一個“小眾財經問答達人”哦。。。小眾就小眾,也挺好的,交易第九年,早就不喜歡往人多的地方紮了。下面開始挑戰本經典問題,看看角落裡的這朵小花會被多少人看到,看懂。

    首先,這道題目看起來有點像反問句,有點像在問“用可量化的技術策略進行交易真的可以盈利嗎?”有這樣的疑問其實很正常啊,而且多半是親身經歷過的個人交易者。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沒必要糾結啦。簡化一下,答案無非就是兩個:一、騙人的,不可能;二,是的,可以盈利。

    如果你的選擇是一的話,很簡單,關閉本頁面,別浪費時間了,我沒本事,沒興趣,也沒義務來做這個問題的權威論證。如果你選擇二的話,請繼續往下看,如何?

    接下來如果你還在閱讀的話,說明你是相信這個市場上存在著透過堅持執行量化交易策略而盈利的交易者的,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隊。問題在於,如果有這種策略存在的話,操盤手為什麼不單幹,而是留在一個操盤團隊裡呢?

    這樣問題就簡單了,先舉個栗子,講第一層原因。

    上海浦東香格里拉西餐廳的主廚,廚藝必然了得,為什麼不自己開個西餐廳,而是選擇留在香格里拉呢?如果從這個職位歷任的前任來看,估計也是跳槽去洲際,麗佳,萬豪的等其他酒店或者米其林知名西餐廳的類似崗位(可能會獲得股份分紅之類的報酬條款),單幹自己開個西餐廳的必然是少數。主廚,無疑是此類餐廳的核心競爭力哦,就如同一個基金的主操盤手一樣。為什麼呢?因為1- 餐廳是個團隊的活,需要他人配合協作,採購,銷售,服務,保潔等等,需要配合完成;2- 客源:單幹雖然自己拿的收入比重更高,但是同時客源量可能比在知名品牌打工要少得多,兩廂比較,不一定划算啊;3-即使前面兩個問題都好解決,還有最後一個問題,就是避險的問題,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只要是在商海沉浮,就必然面臨風險,大團隊,大品牌的抗風險能力必然要比個體高得多。

    下面我們來把這個栗子與本題的私募基金操盤手對照一下:

    1- 團隊:其實操盤是需要分工的,至少有策略,下單,風控三大主要職能,個體交易者需要集三者於一身,在執行中對心理素質,分析技術,執行力,甚至身體素質都有很高的要求,任何一個環節出些問題,比如和配偶吵了一架,吃壞了東西肚子疼,計算時候錯了一個小數點,都可能釀成大錯,過去數月乃至數年的努力付之東流;

    2- 資金量:個體交易者操作自己,或者加上朋友家人的資金,數量級必然比專業基金小得多,如果差3-4個數量級的話,其實在做操盤手拿點盈利的小零頭提成也比操作自己的資金回報要高哦;

    3- 避險:這個問題其實最為關鍵,因為“沒有完美的技術交易策略,只有完美的操盤執行”,市場最大的特性就是他的不可預測性,一切的策略都只是透過各種分析找到最有可能擁有機率優勢的操作方法而已,終究無法確定必然盈利,即使最終會盈利,你也無法完全確定未來某一個時期是否一定盈利。因此資金達到一定級別,往往會將資金分散在不同的交易策略上,透過這種方式對抗不確定性風險,而交易員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獲得相對穩定的收入,保障生活基本水準。

  • 6 # 套住利潤

    沒有一個策略可以在市場上百戰百勝的,有些針對行情,有些針對品種。

    即使策略有效的前提下,要知道小錢賺大錢,大錢也是小錢。大錢賺小錢,小錢也是大錢。假設你有10萬,一年翻兩倍,才賺20萬。你掌控1000萬資金,一年賺20%就有200萬了,回報哪個大?何況量化交易一年別說兩倍了,一倍恐怕都很難。

    再加上市場資金量越大,容錯率越大,倉位控制好,錯誤幾次也沒關係,而自己的資金小,錯幾次就很難打回來了。所以交易員還都是在私募公司上班的,如果盈利了名利雙收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星星會寂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