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倆女兒的全職媽媽

    相信每個家長都經歷過這個問題,當孩子的慾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他們就會哭鬧,甚至在地上打滾,這時候家長就趕緊哄,孩子要啥都答應。其實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對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他就是一張白紙,以後他會學成怎麼樣跟父母還是有很大關係的,一次兩次可以滿足,以後呢?萬一他有過分的要求我們做不到的呢?那不是害了孩子嗎?所以當孩子用哭鬧來威脅我們滿足他的要求的時候,我們應該先搞清楚是個什麼要求,可以好好的給他講道理,比如說要個什麼玩具的,可以告訴他你今天要幫媽媽做一件事情,或者自己完成一件事,作為獎勵我滿足你的要求,如果你要不答應,我首先要警告你哭鬧是沒用的,在什麼情況下都是行不通的,要自己想辦法,或者跟媽媽一起商量。父母肯定都是愛孩子的,我每天都會對倆孩子說我愛你,即使老二才一歲多點,她雖然還不會說話,但每次我說愛她的時候她都會喊媽媽,我很欣慰,老大呢就明白了,每次說完她就會對我說:媽媽我也愛你!既然父母把還是帶到這是世界上來了,就一定要好好愛他們,好好教孩子,教他善良、誠實、為人處世,讓他們的人生充滿愛和美好。如果一味的愛他、寵他,而不去教育這是極為不負責任的,所以父母們我們一起加油吧,愛孩子,教好孩子,讓他們有個快樂的童年,有個美好的未來。

  • 2 # 眾樂眾開心

    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哭鬧,就地打滾,這是小孩子最常用的手段。有的父母看不得孩子一點的哭鬧,不管要求合不合理,只要一鬧,立馬滿足。當時也許覺得這是愛孩子,殊不知,正是由於這種愛害了孩子。孩子小的時候,這種危害還看不出來,當孩子長大後,這種危害性就顯現出來了。

    當這種蠻不講理的習慣養成後,孩子就會變得飛揚跋扈。他們不會去為別人考慮,他們只覺得自己的一切就應該得到滿足。孩子長大後,有些不合理的要求如果得不到滿足,他就會用一些極端的手段來威脅家長。到那時再管教就有點來不及了。

    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就應該學會拒絕孩子的要求,不能無限度的滿足。從小就要讓孩子知道事情是有分寸的,不是什麼事情都由著他的性子來的。好的習慣養成後,將來做父母的管教起來就會很省心。

  • 3 # 兒童成長髮育那些事兒

    在中國有個很奇怪的現象,幾乎所有的家長都知道溺愛孩子是有害的,但是一有人提到說他們是在溺愛孩子,還沒聽完估計就要憤然反擊,你瞎說啥呢,溺愛會毀了孩子你知道不?我這不是溺愛,不懂你就閉嘴。

    對於孩子的無理要求,不延遲、無條件的滿足,只會造成孩子更進一步的無理取鬧。

    有一天,孩子說,我想要叔叔家的玩具,你厚著臉皮跟親戚要來給了;

    再長大些,孩子說,我想要姨姨家的ipad,有點貴重了,你也不好意思要,孩子鬧脾氣把ipad摔地上了;

    再後來,孩子跟你說,我想買輛跑車還差百來萬,爸/媽,我看你攢了不少錢,反正將來也是我的,那就現在就給我吧,你拒絕了,孩子破口大罵,你這老東西,留著錢不給我想幹啥,以後看誰給你養老,說完摔門而去,留下你抹眼淚,想著孩子小時候是多麼乖巧。

    當然了,以上有點誇張,但是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孩子只會覺得一切來的都是那麼容易,自己想要啥爸媽甚至別人就該給,不給就是你的問題。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而且一旦遭遇挫折容易一蹶不振,沒有韌性。

    因此,父母要學會“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但是要有技巧的拒絕。要學會與孩子溝通,溝通的基礎是傾聽,在充分理解孩子的基礎上,與孩子達成對於需要的理解,然後共同決定孩子的需要是否應該得到滿足。如果最終拒絕了孩子的需求,要告訴孩子你為什麼拒絕他,讓他知道他是被尊重的,那樣拒絕也不會對孩子產生太大的傷害。

    在這樣公平的對話氛圍中,孩子會逐漸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會自己做出判斷、做出選擇,知道什麼樣才是正確的做法,在離開父母走向社會時,能夠更從容的面對成年人世界裡的狂風暴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楊冪和霍建華合作的新劇《巨匠》即將播出,口碑能逆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