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影視談論
-
2 # 葦說定製化運營
金庸先生的創作之路要從1955年動筆寫《書劍恩仇錄》開始,但是很少人知道,其實最初他完全是趕鴨子上架,被逼的!
繼1948年從上海《大公報》調入香港分社後,1952年,金庸又被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與他一同調去的還有同事陳文統。陳文統畢業於嶺南大學,金庸則是東吳大學國際法系的高材生,可是二人在《新晚報》只能寫寫花邊新聞,這讓一心想做外交官的金庸頗受打擊。
1954年, 香港武術界太極門與白鶴門發生衝突,設擂比武,報社總編羅孚安排陳文統與金庸寫實況報道。為了推波助瀾,羅孚說服陳文統創作一些武俠小說吸引關注。於是,陳文統開始在報紙上連載起了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效果竟然不錯!哦,對了,陳文統,筆名“梁羽生”。
在梁羽生的小說得到不錯的反饋後,羅孚又開始給金庸佈置任務。金庸此前雖常常寫一些社論影評,但就小說創作來說著實沒有任何經驗。領到主編的任務後,金庸冥思苦想了好多天還是一籌莫展。
事情的轉機說來可笑,羅孚派了一個老頭到金庸處催稿,勒令他先寫一千字交差。金庸被逼的沒辦法,靈機一動,以老頭為原型創作出了他14部小說中的第一個人物——陸菲青。
更棘手的問題來了,人物交差了不假,但接下來該怎麼繼續呢?金庸也是急中生智,他想起了幼時在海寧老家聽到的關於乾隆皇帝身世之謎的野史,現成的素材擺在眼前,於是就有了我們看到的《書劍恩仇錄》。
《書劍恩仇錄》在金庸系列作品中的風評並不高,很多讀者認為此書文筆稚嫩,與後期作品相比,立意太過直白。
並且,與同行兼同事梁羽生相比,金庸在武俠界的地位從出道之初就始終壓對方一頭。且不從文筆而論,二人其實各有千秋,而金庸作品的高明之處在於它的“現代性”。
《書劍恩仇錄》中,男主角陳家洛風度翩翩,家境殷實,學富五車,武力超群,紅花會的“一當家”。陳家洛是一個傳統知識分子的形象,他的政治理念出奇的幼稚,想推翻清朝統治,但卻將希望全部寄託在清朝皇帝身上,雖然那個人是他的親兄弟。
用金庸好友倪匡的話說,“陳家洛誘惑乾隆當漢人的皇帝反清,但開出的籌碼卻是乾隆已經擁有的東西。你用別人已經擁有的東西煽動別人怎麼可能成功?”
果然,乾隆得知自己的身世之後,馬上殺死兒時的乳母滅口,並且全力追剿紅花會,陳家洛丟了夫人又折兵,反清未成卻使得紅花會的生存壓力更大。大業終成泡影,陳家洛自己也灰溜溜地遠走他鄉……
金庸曾在採訪中特意提到自己並非理想主義者,而《書劍恩仇錄》貫徹全書的的中心——“好人最後並沒有贏”,更是此話深刻的提現。香香公主自盡而死,陳家洛歸隱他鄉,而書中大反派乾隆卻壽終正寢,自封“十全老人”,不得不說也是極其諷刺了!
回覆列表
《書劍恩仇錄》
金庸為何走上武俠小說道路?說起來誰都想不到。
金庸浙江海寧人,書香之家。曾以平天下為己任,大學後一度追求外交官職位,因出生背景而被拒之門外。其先後在《大公報》《新晚報》做編輯。
後因一件看似無他無關的事情,改變了他的一生。
1954年,太極派與白鶴派發生爭執,互不相讓,最後白鶴派陳剋夫向太極派吳公儀發起挑戰,以比武分高下,並簽下生死狀書。
這一事件,也成為當時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 這件事也被《新晚報》盯上,於是請梁羽生在報紙上連載武俠小說,以擴大銷量。
後來梁羽生身體不適暫時擱筆,金庸這才接過樑羽生的任務。剛開始,金庸沒做多少準備,排字工人催他時,這才腦中靈光一閃,有了一個老者形象,於是寫下了《書劍恩仇錄》第一章中陸高止的形象。
《書劍恩仇錄》倉促發表,卻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對於當時的金庸來說,確實始料未及。
金庸先生雖然做不了外交官,但卻構造了一個江湖,讓無數華人無盡遐想。利在當代,功在千秋,謹以此,致敬武俠開創者——金庸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