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棲山館王老師書法課堂
-
2 # 大悔憶智周
我曾經憑直覺感到:顏篆歐隸。
即顏字來自篆書,歐字來自隸書,顏字的點畫更像篆書,歐字的點畫更像隸書。
後來在《歷代書法精論》找到理論支援:
明代楊慎在《墨池瑣錄裡》裡說:“今之笑書學者曰‘吾學羲、獻,羲獻當年學誰?’予詰之曰:‘為此言者,非唯不知書,亦不知古今矣。羲、獻學鍾、索,鍾、索學章草,章草本分隸,分隸本篆籀,篆籀本科斗,遞相祖述,豈謂無師耶?……’”
元朝鄭杓、劉有定在《衍極並注》裡說:“今古雖殊,其理則一。故鍾、王雖變新奇,而不失隸古意。庾、謝、蕭、阮守法而法存,歐、虞、褚、薛竊法而法分。降而為黃、米諸公之放蕩,猶持法外之意。周、吳輩則慢法矣。”“草書,近時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筆左右纏糾,遂號為草書。不知與科斗、篆籀同法同意。”
看來所有字型和風格,都有共同的根——科斗篆籀,就是古代那些“慢法”之人,也與篆籀有關。
雖然學書不一定非要從篆書學起,但懂得這個道理,寫起字來就會有所根據,不至於暗中摸索。
-
3 # 通冷齋主
為什麼學書法必須學篆書這個問題?鄘人未濤和張勁逸兩位老師引經據典的分析,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我只是一個書法愛好者,而且偏愛篆書,特別是小篆。我曾學習顏真卿的多寶塔三十多年,連一般般都沒達到,五十歲才專攻小篆。小篆最初應稱秦篆,是最早的規範字,又稱玉箸篆。筆法在各種書體中是最簡單的,只有直線和弧線。直線要求橫平豎直,圓起圓收。弧線要像鋼絲wei的一樣。要的是力度。必須中鋒行筆。出現側鋒線條粗細就不一致了,力度就明顯達不到要求。這就需要掌握書寫技巧了。捻轉就特別重要了,筆要在手裡能夠轉,再加上手,腕,的配合,才能使筆運轉自如。把寫篆書的各種計巧運用到其他書體上,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是我學習書法的一點體會,請多指教。
學書法必須學篆書看似太過武斷,很多人並不認同這一觀點,但是學書法必須學篆書卻有著不能拒絕的合理性。
篆書的學習,有助於把握基本用筆方式與漢字造型的基本原理學書法,最核心的關鍵是操縱毛筆的經驗如何積累,也就是怎麼練習讓毛筆聽話的問題。
幾乎每個學習書法的朋友都知道,中鋒用筆很關鍵、中鋒用筆是基礎、中鋒用筆是重中之重諸如此類的道理。
但是,並不知道如何把中鋒用筆當成一個習慣。
實際上除去篆書,其他的書體對中鋒用筆的強調並不明確,像楷書除去直線的起筆收筆外的行筆部分,其餘基本就是側鋒。
行草書要求八面出鋒,在高速運動中還要完成用鋒的自由切換。 而隸書方向改變時也不可避免的會有一部分側鋒。
不是其他書體不行,而是真正意義上中鋒行筆的書體只有一門篆書啊,所以篆書寫不好,基本能力就不紮實。
你不信我說的,王羲之總該信了,王羲之給王獻之的《筆勢論》就叮囑王獻之說“窮研篆籀,功省而易成”,好好研究篆書,就是書法的訣竅。
從篆書開始,對筆法和結構的探究。篆書的用筆方式是藏鋒圓轉,在王獻之的書法作品中,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王獻之從聽父親的話,精研篆籀之法。用筆以藏鋒圓轉為主,創立一筆書,連綿書寫氣勢恢宏。
在篆書的結字原則中,則是以對稱保證平衡的視覺關係,其餘書體的結字原則都是由篆書的結字方式生髮而成。
總結學學習篆書,實際上是一條學書法的捷徑,用筆能力的深厚積累,結字規律的把握都是從篆書開始最為簡潔易學。
傅山說:“不知篆、籀從來,而講字學書法,皆寐也。”,這話其實一點都不算誇張,搞不懂篆書的用筆篆書的結字規律,在其他書體上也是稀裡糊塗的學不明白。
以上,就是學書法必須學習篆書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