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咖教育MCN

    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生於1770年12月17日,逝世於1827年3月26日。德國著名的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1] 之一。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

    童年經歷

    1770年12月17日,貝多芬出生於德國波昂的貧窮家庭。

    父親是當地碌碌無為的宮廷唱詩班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一名倍受生活折磨的宮廷大廚師的女兒。在父親的嚴格訓練下,貝多芬顯露出了音樂上的才華,但貝多芬常常遭到父親的打罵。貝多芬4歲時就會彈奏羽管鍵琴,並獲得了音樂神童的美譽;在5歲時患上中耳炎;8歲便開始登臺演出;10歲時,他拜師於普魯士最著名的音樂教育家聶費;貝多芬在11歲發表第一首作品《鋼琴變奏曲》;12歲時經聶費的推薦,到瓦爾特斯坦伯爵的宮廷樂隊當任管風琴師助手,這是貝多芬“音樂僕役”生涯的開始。13歲的貝多芬參加宮廷樂隊擔任風琴師和古鋼琴師。

    求學經歷

    1781年貝多芬跟隨樂隊指揮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寶·奈弗學習鋼琴和作曲,貝多芬還跟弗蘭茲·安東·里斯學習小提琴,在新老師的指導下使得貝多芬開始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1787年到維也納後,開始跟隨莫扎特、海頓等人學習作曲,剛開始的時候,莫扎特想看看他的能力讓他演奏音樂,莫扎特聽過他的演奏之後,就預言有朝一日貝多芬將震動全世界。貝多芬到維也納不久便接到母親的死訊,他不得不立即趕回波昂。由於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親死後,他才第二次來到維也納,但這時莫扎特卻已不在人世了。貝多芬也跟隨申克、阿勃列希貝爾格和薩列裡等人學習。他在波昂透過同知識分子勃萊寧的交往,接觸到當時許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樂家,並從他們那兒,受到"狂飆運動"的思潮影響。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國大革命前幾年已達到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長尤為迅速。貝多芬在此期間創作《F小調前奏曲》、兩首前奏曲等。

    痛苦經歷

    貝多芬三

    貝多芬生前用的最後一架鋼琴

    十歲時才開始寫第一部交響曲,從1796年開始便已感到聽覺日漸衰弱,他對生活的愛和對藝術的執著追求戰勝了他個人的苦痛和絕望,苦難變成了他的創作力量的源泉,他扼住了命運的喉嚨。他在痛苦中仍然頑強地創作《英雄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標誌著貝多芬精神狀態的轉機,同時也標誌著他創作的"英雄年代"的開始。貝多芬在維也納的後一階段,由於歐洲正經歷著嚴重的政治反動時期,即梅特涅的反動統治特別的猖

  • 2 # 放眼世界觀

    不認識貝多芬的人叫他聾子,因為他耳朵背,他是個德華人,嗯對的77年德華人,那時候的德華人性格有些擰巴,就是倔的意思。偏偏貝多芬他爸就是頭倔驢,他爸從小就讓他學琴,因為他爸是莫扎特的鐵粉,他應該是想把自己未完成的理想強加到他兒子身上,後來年輕的貝多芬呢也算是爭氣,雖然歷經周折,但是好事多磨,算是混進了皇家音樂學院當古琴伴奏,雖然沒有工資但也算是公家單位,這就有點違反勞動法了,但是小貝願意幹,因為年輕人麼,能學到更多東西才是最重要的,不要總想著那一點眼前利益。後來小貝還發行了自己的第一張單曲。小有名氣後又輾轉拜了許多大碗當老師。小貝確實有想法還知道名人效應。憑藉自身努力使自己專業又上一層樓,所以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還是靠個人。名氣越大,耳朵越背,但耳朵背也阻止不了他對音樂的熱情,在這個時間段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

    他還有稱號叫鑽石王老五,因為他一輩子沒結婚你也可以叫他花花公子,因為他女朋友不少(拉仇恨)

    晚年的貝多芬有個響亮的名號:賭聖,不對稱為“樂聖”、“交響樂之王”

    後來貝多芬被中小學生當成大神一樣膜拜,因為背多分。

    幸好他爹是莫扎特鐵粉,如果他爹是瓦特的鐵粉,那這世間就少了一個偉大的音樂家,多了一個

    蒸汽火車司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信證券鉅額減持中信建投,會對中信建投造成多大的影響?對券商造成多大的影響?